「咱們蘇州人就差個牽頭的!」
「這回打蘇州的就有揚州降將,那高都帥那邊?要是降了,說不得也做個牽頭的。」
「高都帥就算被重用,也不是蘇州人啊!」
「太湖謝二爺也投了滁州軍……」
「謝二爺啊,好像與城東蘇老爺家有舊……」
太湖湖面遼闊,占地極廣,位於常州府與蘇州府之間。
太湖水匪的赫赫聲勢,不僅在常州響亮,在蘇州也同樣讓人不容小覷。
這樣縱橫太湖十數年的悍匪,對滁州軍望風而降,那豈不是說明滁州軍比太湖悍匪還要兇悍?
眾士紳商賈想起太湖悍匪,後知後覺,開始後怕起來。
之前怎麼就沒攔著知府大人呢?
要是蘇州府上下早點從了滁州軍,大家說話也能多幾分底氣,不至於這般被動。
大家格外留心府衙動靜。
府衙里,霍寶等到了來接手蘇州府事務的太平府執政高駿與廬州執政李遙。
其中高駿是原廬州通判,是最早降滁州軍的官員之一。
因他能力出眾,且愛惜百姓,就得到重用,讓他擔任太平府執政,成為降官中地位最高之人。
半年下來,高駿將太平府梳理的太太平平,去年年底還被選為二十五個參謀生之一,成為軍校生,算是刷新了資歷。
如今上上下下,都將他當成了自己人。
李遙不是別人,就是曲陽的捕快李四,李遠胞兄,鄧健麾下老人,擅長政務。
霍五父子與鄧健在曲陽時,就是李遙打理曲陽縣庶務。
等到霍五父子去了滁州州府,接手滁州軍,就調李遙去滁州接手州務。
在滁州軍的文官體系中,李遙能力出眾,資歷也老,僅次於林師爺與宋老大人,也是二十五個參謀生之一。
這次調人接手常州、蘇州、松江三府,霍五也與幾位元帥商量過人選問題。
畢竟這三地,各有所重。
蘇州府人口最多,事務最繁雜。
常州府境內山脈連綿,有鐵礦,還有太湖悍匪,需要強有力的人鎮守。
松江看似偏遠,也有眾多鹽場,還沿海,要防著海匪,也需要有人統領全局。
霍五與大家商量過,就調了朱都尉接手常州府,順帶著常州府內剿匪事宜。
朝廷官員出身的高駿接手蘇州府,穩定地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