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錫卻執意不肯,他道:「如全面交戰,損耗更是不可估量。萬一民亂更重,你擔待得起嗎!」
江彬自韃靼一役後,自詡是朱厚照手下的得力幹將,根本沒把這個老傢伙放在眼底。他斥道:「那要是繼續拖延,最後讓南北義軍會合到了一處,鬧出更大的亂子,你又擔待得起嗎!」
馬中錫的心劇烈地跳動了一下。江彬見他如此,譏誚一笑,正待揚長而去,忽然聽到身後傳來聲音:「我擔待得起!」
江彬愕然回頭,就見這個身形佝僂的老者,一步一步挺直胸膛:「一切都由老夫負責!蒙陛下天恩浩蕩,李侍郎舉薦之情,老夫長途跋涉至此,不是來看你們濫傷人命的!」
李越!江彬的頭皮一緊,怎麼把他給忘了,這個老東西雖不足懼,可他背後的李越,卻是一尊大佛。他可硬頂不了。江彬思量片刻後,果斷認慫:「好吧,既然馬御史執意如此,末將也不敢多言。不過,我最多等你十日,十日之後要是還不見成效,就別怪末將上本彈劾了!」
「你放心,不會牽連你。」馬中錫即刻下令,「如捕獲流民,勿要傷其性命,饑渴者予飲食,受傷者予醫藥。」
這樣一來,受到救助的流民才對朝廷慢慢產生了信任。馬中錫再遣這些人去隨同明軍勸降,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北有馬中錫,南有王守仁,各地的義軍土匪終於有了漸漸平復的趨勢。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在負隅頑抗,這其中包括想趁亂而起的兇徒和騎虎難下的可憐人。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瓦解義軍雖有效用,但畢竟見效緩慢,如能勸降叛軍首領,才是快速平息戰事的關鍵。
於是,馬中錫在思量再三後,最後決定到叛軍首領劉六、劉七的大營中開誠慰諭。江彬等人聞言皆是大驚,一些人是極力勸阻他:「萬萬不可,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等是萬死難贖其罪……」
江彬一夥則是假意附和:「是啊,是啊,賊匪窮凶極惡,萬一出了岔子,這教我等如何交代吶。」
馬中錫卻道:「我意已決。如能為國捐軀,那亦我的福氣。」
此後,他真帶了酒食,孤身到了叛軍大帳中。他先言聖上的仁慈和功績,又道民心所向:「陛下率軍,深入韃靼腹地,誅殺汗王,解決了數百年來的邊患。這等功績,堪稱是曠古爍金……雖然給百姓增添了負擔,但這絕非是陛下的本意,而是底下的貪官污吏,強征濫收。陛下得知真相之後,也大為痛心,即刻下達聖諭,一則裁汰昏官,為民主持公道,二則廣施恩惠,給黎民安身之所。這樣的聖明之君,實是百姓之福,如今聖恩當前,你們當感恩戴德才是,怎麼反而還拒斥不納呢?」
之後,馬中錫又講了加恩的政策,言明有不少投降之人,都已經在回鄉的路上,此後能夠過上安定的生活。他苦口婆心道:「這年頭,如能活命,誰又會起兵造反?老百姓是不想打的呀。你們既然聲稱是為民請命,也該聽聽底下人的心聲才是。」
劉六、劉七等人聞言萬分感慨,只是他們雖然情緒激動,卻仍未投降。劉六仰天長嘆道:「馬都堂有所不知,非是我等要負隅頑抗,而實在是騎虎難下……」
馬中錫不解道:「此話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