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已經有了百草坡的經驗,再建磚瓦窯也不難。
鄭深聽完他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便安排了下去。
很快廬陽就進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各地百姓可去磚窯、瓦窯做工換取磚瓦建房,也可去修築堤壩、挖蓄水池、排水溝等水利工程來換取磚瓦。
其實這些往年官府每到冬天也會攤牌任務。
這就是各地最常見的勞役。
只是以前是義務勞動,幹活沒錢拿還要自己帶乾糧。
但今年不一樣,幹活可以記工,一天的工作時長可換兩百個磚頭或五百個瓦片,大家自己選。家裡勞動力比較少,或者比較貧困的,湊不齊建房的磚瓦也可將自己換來的賣給其他人,官府不禁止民間交易。
這極大地提高了百姓們的積極性。
家裡有條件的都想湊齊磚塊瓦片建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家裡條件不好的,也可攢些磚瓦賣給其他人賺些錢補貼家用。
所以這個冬天,各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不閒著了,到處找活兒干,有力氣的去修築堤壩、清理河道溝渠、挖掘蓄水池。
力氣小一些的便去砍伐樹木,給磚窯瓦窯送去。
家家戶戶都有事情做,到處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連流民們也加入了其中,天天忙得不亦樂乎,哪還有時間搞事。
而陳雲州只需要給建造、燒制磚窯、瓦窯的工匠、青壯年勞動力提供一日兩餐和一個月五百文的工錢即可。這點錢對於每個月上萬貫的玻璃鏡子的收入,那簡直是毛毛雨。
這導致他那兩萬兩銀子非但沒花光,反而還增加了。
陳雲州盤點了一下,感覺自己這輩子也是天生富貴命,窮不了。
如今廬陽一切步入了正規,陳雲州也閒了下來,無事可做。
這時候他收到了楊柏川的邀請,請他去慶川聚聚,打打獵。
這是上次就約好的。
陳雲州欣然答應,將縣裡的事務交給了鄭深打理,自己則帶著柯九和大劉前往慶川赴約。
修了路就是好,不但馬車不那麼顛簸了,而且用時也縮短了大半天,上午出發,第二天中午便到了慶川。
進城安頓好後,陳雲州先去拜訪了楊柏川。
寒暄過後,楊柏川屏退了下人,蹙眉道:「雲州,三個月了,朝廷怎麼還沒回我們消息?前幾天我派了人去京城打探打探,但這估計得過完年後才有消息了。」
陳雲州也覺得有些奇怪。
地方官員送信去京城都是通過各地驛站。
驛站有專門的驛卒和馬匹,每到一地都可換馬,速度較之商旅會快很多,這一來一回,兩個月也差不多了,可三個月都還沒消息。
「柏川兄不必著急,許是什麼耽擱了。過陣子再看看,若是還沒消息,那應該是朝廷不同意咱們的奏摺。」陳雲州看得開,「沒有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