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川孩子掙扎。
「我沒有說必然性,我是在分析一個矛盾的家庭關係,在催生一個有心理問題,性格缺陷的孩子上,有重要的外部推動作用。」
「這只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你是在把一個人列為殺人嫌犯的懷疑對象,不能僅憑這種『道聽途說』的臆測就定下結論。這是不負責任的。」
劉余川的聲音也提高了,同樣也是壓抑和克制的提高。所以發出的聲音聽上去有些嘶啞。
「田文明生在昆州水泥廠,長在昆州水泥廠。宋允銘也是。」
「這是什麼理由。」
「他們都想擺脫昆州水泥廠這個巨大的小環境,卻不可得。田文明離開,又回來。宋允銘離開了,卻還是要不斷地回來。」
卻不可得。那是另一種矛盾。
劉余川聽得到自己的心,從猶豫,變得搖擺。現在,開始向許暢傾斜。他感覺,自己的直覺也在倒向許暢一邊。
「還有,白銅凶刃。6.8 命案,和 6.24 命案,傷口處也檢測出了白銅的成分。」
第三十八章 回憶(五)
也許我是一個提前透支了童年,或者在童年期使用加速器,讓童年縮短時間,提前結束的人。
這不是在說我少年老成,或者是早衰。更不是抱怨自己太早進入「不惑」之年。
其實,我從小就很享受這種感覺,享受獨處的快樂。我覺得我一直就是一個異於常人的人。我所指的「異於常人」的常人,指的是我身邊的人,我周圍的人,不是所有和我同齡的人。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天生的「變態」。
把它理解為某種形式的「早慧」,也許更恰當。在某些方面,我比我身邊的同齡人,具有更好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領悟能力。
而且,我有更好的自控力,很早就懂得了自我審視。
我喜歡做我自己的遊戲,我喜歡自己看我的書,思考我的問題。圖書,我喜歡鄭淵潔的《童話大王》。動畫片,我最喜歡看的是《天書奇譚》,雖然一直看不懂。
電影,我也和別人不一樣,我喜歡看,還喜歡聽《陽光下的罪惡》里配音的話劇腔,雖然一直都學不會。還有最早的印度電影《流浪者》,那還是黑白電影的時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