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很得意,總算說到了點子上。其實,釣魚台的國宴菜系獨立於八大菜系,主要以淮揚菜為主,近幾年為了適應國賓的口味,才相繼推出了川菜和魯菜,以及其他融合菜。
廣府靚湯也主打京粵融合菜,做國宴菜不是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圖這個國宴菜的名頭。
「我們做的是,佛祖吃了都會跳起來的菜。」傳菜員得意洋洋地說。
這道菜太有名了,以至於場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清朝時,這道菜被做出來時,坊間盛讚「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菜名由「福壽全」改為「佛跳牆」。
東南亞某國元首曾說,「沒吃過佛跳牆,就等於沒吃過中國菜。」
佛跳牆蜚聲中外。
老火靚湯的人,著實被震撼了一番。
廣府的人卻還沒說完,仍自凡爾賽。「這道湯主材包括了海參,鮑魚,水發魚翅,瑤柱,蹄筋,花膠,花菇,鴿子蛋,魚肚,蟲草等。海參用得是刺參;鮑魚則是干鮑;魚翅嘛,金鉤翅,蹄筋得是牛筋。」
「因每種食材味型特性都不同,秉著'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原則,每種主材單獨烹製。佛跳牆一道菜就包含熬、煮、燉、煨、燴、燜全部工序。」
所以,國宴菜的精髓也許並不在於絕密食材,也絕非樣式的奢繁,功夫都藏在做法里了。
老火靚湯的人沉默了。
佛跳牆一出,誰與爭鋒?
「月初姐,咱們這道魚尾巴,能行嗎?」問話的是傳菜員蚤蚤,在聽了對方做的是佛跳牆後,他的聲音就要被秋風吞沒了。
吃魚最忌諱魚刺,而魚尾是魚刺最多的地方。
林月初不確信了,悶聲道:「不叫魚尾巴,叫燒划水,也是國宴菜呢。」
划水,在徽州方言裡是魚尾巴的代名詞。這菜以道青魚的尾部作為主料,魚尾部是魚身上最有力的一段,它好比魚在水中行進時的舵和進推器,帶領魚兒向前游去。上世紀七十,作為國宴菜品,備受推崇。
「國宴菜和國宴菜,不可同日而語!」廣府靚湯的人哈哈大笑。
「我本意是,大家在湯先生帶領下,在這個美食快消的時代,擁抱傳統美食,回歸飲食真意呢。」林月初尷尬地一笑而過。
菜餚還未上桌,廚房裡已經比過了一輪。在大家心中,佛跳牆穩勝。
只是到了來賓面前,得到的評價,又截然不同。
包繼來幽幽嘆了口氣,「佛跳牆需要食材、巧手、時間、心思、經驗缺一不可,一道菜至少要在火上熬上三天三夜。可惜啊,白白浪費了食材。」
換言之,廣府靚湯做的佛跳牆,不地道,火候也不對。
「敢於挑戰佛跳牆,我倒是覺得勇氣可嘉。」程老看著包繼來的失望,包靖江的沮喪,於心不忍,出口安慰。
畢竟食材珍貴,大家一人一筷子,也就吃光了。
魚划水上來,大家都沒怎麼動筷子。魚尾巴實在很難調動大家的熱情。況且,大家也都基本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