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寵愛在多項史史中都可以驗證。例如魏王李泰是個胖子,對他來說爬台階行禮啥的都比較困難,李世民就特許他乘坐小轎子】上朝。
李泰喜好文學,李世民就特別允許他設文學館,可以自己招募賢能之文人。關於這一點,後世的學者也有對李泰是否真的喜好文學表示懷疑,因為這也是李世民的喜好,也就是說這很有肯恩更是李泰集團用來討李世民歡心的一種手段。
像這樣的區別對待數不勝數,不光是李承乾感覺不到父親對自己這個太子的偏愛,以至於心中鬱結,李泰在這樣的寵愛中也生出了不一樣的心思。
明明我魏王是父皇最寵愛最看重的皇子,那麼這個太子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換給我坐一坐呢?
就像當年李世民和李建成在李淵的默許不制止和和擺爛不作為下形成的兩廂對抗局面一樣,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也形成了一個類似的局面。
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終演變為你死我活的局面,李淵占一份功勞。同樣的,李承乾和李泰的明爭暗鬥也要歸功於李世民的拎不清。
一邊是弟弟的勢力日漸龐大,一邊是父親任誰都能看出的偏愛,連魏王的用度都超過了東宮。
現在已經沒有一個溫柔的長孫皇后來勸誡太子此為身外之物,你要更注重德行和名聲的養成了。
再來看一看李承乾的老師們。
唐太宗在太子東宮輔臣的選擇上一直有著很高的重視度,他先後挑選了十四人之多任職過太子輔臣。
這裡面有李綱、于志寧和李百藥這種拿命去諫言的良心人,他們因為每每犯顏進諫,差點被李承乾恨死。
還有一些是沒有記載有過諫言的人,是有諫但無記錄還是根本就沒有諫言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是這兩批人加起來,我們可以看出李承乾的這一群老師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主打一個不看李承乾的臉色做事。
李世民對於他們的這種作風也十分鼓勵,不管是否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只要你諫,那就有賞。
不知道古人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叛逆期,但是這種過分剛直的教育手段顯然沒有起到什麼好效果,從這樣的結果上來看,古今的孩子們還是很有共同點的。
這種錯誤的教育手段在李世民的鼓勵下,反覆給李承乾來回扇正義的大逼斗,很快就加深了李承乾對諫言的逆反心理以及對李世民父愛的懷疑。
連太子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她問道:「太子成長,何宜屢得折面?」
可惜這個道理李世民不明白,這一票的太子輔臣也不明白。於是李承乾和李世民的矛盾愈演愈烈,李承乾通過一種墮落來發泄自己,李世民將他的墮落看在眼裡,也就更加對太子失去信心,動起了另立魏王李泰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