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桌上還擺著曲譜和詞本,只是夜深了不敢打擾人,沒有開口大聲唱,只低低的輕吟。
這可是她以後吃飯的本事,誰知道這位曇花姑姑在這兒能待多久呢,多學一分是一分,反正是李媽媽請來的,自己學習不用交錢,四捨五入那就相當於每月白賺二兩。
不過玉娘也相信,大晚上偷偷加練的不止自己一個,要不然怎麼五個人的進度竟然相差不大,愣是找不出一個拖後腿的來呢。
待到二月底,她們五人便在正房裡,都裝扮好換上正經大衣裳,當著李媽媽和曇花兩人的面,先是合作了一曲《宜春令》,緊接著又是《金蓮子》、《黃鶯兒》等四首歡快的曲子。
李媽媽又每人各自點了兩首小令,見著確實像模像樣的彈奏下去,調子熟練嗓音婉轉,不由得鼓掌稱讚道:「好極了,單憑這幾首也夠去宴席上討彩頭的賞錢了。」
說實在的,要不是其他三人實在沒法收,李媽媽都想將她們三個也買入家裡,湊成五人樂團這樣推出去,又新又奇,絕對能在清平縣內一炮而紅。
雖說買是買不到了,可李媽媽隨即又打起精神來,五人不行,兩個總還是有的,姐妹花的名頭也不錯。
大戶人家女眷們過壽慶祝,最喜歡雙數了,又好聽又吉利;外頭赴宴也可以,多有愛充場面的瓜頭捨得出錢;又或者在家待客,撫琴吹簫的不單調……
就這麼短短的時間,李媽媽就已經想出了三四個賺錢的門路,沒等他想第五個,曇花那邊兒就頷首道:「馬馬虎虎勉強算個模樣,既然如此,明日就放你們兩天假,和家裡頭說好了初三的時候來我這兒,咱們一起去逛廟會。」
廟會呀,短短兩個字而已,聽得五人眼裡卻都充滿了期待,那一定很熱鬧。
--------
豈止是熱鬧,到了三月初三,整個縣城都是過節日的氣氛,張燈結彩,時有鞭炮轟鳴,住在城外的趁著這一天都擠了進來。
從十街出門,順著北門街往南走,一直到老街再向東轉,下馬街往裡一整條路都擠擠攘攘的,玉娘她們的馬車愣是擠不進去,只能打街頭就下馬車步行。
多虧了四個隨身跟著的媽媽,平日裡是干慣了粗活的,戰鬥力人均一劉媽,這會兒雙手大開撐著往外使勁,把玉娘一行六個人護在內里,一點兒也沒被人觸碰到,就這麼像是擠汁水似的擰轉了出來,到了最里的廟門口。
「真的好熱鬧!」小七和福娘一人拉著玉娘一隻手,為著周圍人多,她便湊到玉娘耳朵邊大聲道:「我從生下來起,還沒見過這麼多的人哩。」
「現在還算少呢,元宵節那天看燈火時,誒喲喲,整條街都擠不過去。」跟著小七出來的宋家幫傭徐嬸子笑道:「我記得有一年,為著看花燈還踩死過人,嘖嘖嘖,可了不得,把宋媽媽嚇得再也不許我們元宵節來這邊。」
很合理,很符合宋媽媽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