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故事非常穩健,但穩健不一定是件好事。
天才科學家堅持不懈獲得成功,聽起來不錯,但傳統的套路似乎並不是奧斯蒙德一直以來的風格,這部電影上沒有奧斯蒙德「特立獨行」的符號,榮恩本以為,劇情會發生什麼反轉。
當然,他並不是詆毀奧斯蒙德的能力。
《冥王星》本身的劇本並不討好,換任何一名導演來拍,都不可能比他出色。
作為一部無法做太多誇張修改的半自傳電影,劇組增加的虛構劇情已經足夠出色,畢竟他們沒辦法頂著全美的輿論壓力,肆意妄為地進行改編。
只是榮恩對奧斯蒙德的期待值太高,希望他能連續獲得奧斯卡,力壓群芳。
《冥王星》雖然不錯,放進往年的奧斯卡競爭名單也絕對可以占據一席之地,但奧斯蒙德去年已經拿過一次奧斯卡了,如果想要讓評委再次選擇他導演的作品作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冥王星》還要更加出色一點才行。
不過只拿提名的話,應該還有希望。
耶穌在上,如果奧斯蒙德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十分無奈地攤攤手,告訴他,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連續兩年捧起小金人獎盃,《冥王星》就是一部為奧斯卡提名準備的影片。
麥克·唐納德這一次同樣與榮恩持相反的觀點。
他反倒認為,《冥王星》說不定有機會能拼一拼奧斯卡最佳,這部電影並不是普通的勵志電影,它頗具深意。
影片展示的不僅僅是克萊德跨越障礙,實現夢想的過程,還是阿美利卡20年代初期的縮影,是美國夢的縮影。雖然在電影的開頭,阿美犯了錯,但是在電影的尾聲,還是可以看到,阿美積極地維護了公民的權力,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我們可以再發現一顆行星、可以消滅種族歧視,可以維護婦女、兒童的權益。這是一個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成功機會的國度,只要你懷揣著美國夢,樂觀進取、積極向上、堅持不懈並為夢想奮鬥,就可以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成功。
顯而易見。
唐納德的想法正是奧斯蒙德想要引導影評人、美國電影協會會員們認同的電影主旨。
與《阿甘正傳》一樣,遮掩人們不想面對的、羞愧的歷史,展示給觀眾已經改正、打上補丁的歷史,折射出主流觀眾支持的價值觀念。
就像是《電影手冊》中的描述:「它在西方社會中為現存社會體制提供一種意識形態性的辯護。」
《阿甘正傳》傳遞的是阿美利卡自獨立以來,資本主義傳統的價值觀:嚴守道德,尊重(男性)權威、注重家庭、嚴謹苦幹,維護社會秩序,不奢談權力等等...[1]
《冥王星》比它稍好一點,起碼沒有通過塑造一個被父親侵.犯的可憐女孩,將她的痛苦、迷茫表現為大多數影迷眼中的幼稚、虛偽、自私。將她染上的一切惡習都歸於六七十年代不符合主流認知、被電影遮掩刻意忽略的的嬉皮士運動、反戰運動和女權運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