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甘地傳》,我真搞不懂那群英國佬為什麼要吹噓《甘地傳》,他們也不想想誰才是使印度人民受苦的罪魁禍首。」
聽到室友的言論,榮恩深深嘆了口氣:「你說的對...拋開我是奧斯蒙德的忠實影迷不談,客觀來說,電影中塑造的甘地這個人物太空了。為了粉飾歷史,編劇居然想用道德解決一切,整部電影看似非常華麗,實際上只是空架,讓觀眾以為靠嘴就可以獲勝。真的會有印度人會喜歡這部電影嗎?它是英國人的特供影片...我真的無話可說。」
英媒和哥倫比亞嘴上宣稱它是一部還原歷史的巨作,比《冥王星》杜撰的故事內容真實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實際上這些話只能哄一哄根本不了解歷史的觀眾。
整部電影不願意深挖當時的任何真實情況,也不願意側麵塑造群眾的心理。榮恩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只有累和困惑。就連他也知道,真實情況哪有這麼簡單?怎麼可能說主角只要露面說幾句話,反派就立馬慚愧道歉,大家重歸於好。
你可以說電影觀眾的普遍審美不高,但不能把觀眾當成傻子。大多數人其實是願意花一張電影票錢去了解一段歷史的,如果一部電影,只被影評人選擇,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票房依舊不高,製片廠和編劇就得反省一下影片中是否存在著什麼問題了。
與之相反,《冥王星》雖然是一部個人傳記勵志電影,但背景中卻穿插著美國艱難走來的時代。榮恩本人雖然沒有太大的感觸,但似乎他的祖父母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認為它細微的背景反映了阿美莉卡二三十年代的真實狀況,讓他們忍不住懷念那時淳樸的美國夢與純真的自己。
更讓他難以理解的是,在紐約大學學校內的一些英國留學生,居然用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這件事,來嘲諷《冥王星》電影,認為影片和奧斯蒙德·格里菲斯是霉星,不僅不配與《甘地傳》放到一起比較,還帶來了霉運,直接導致了冥王星被除名。甚至有人說,上帝不喜歡《冥王星》這部電影,希望傲慢的美國人趁早閉上臭嘴,所以才親自將冥王星篩出行星行列。
誰能想到這些看起來像幼兒園吵架的話語就然是紐約大學的高材生說的?
榮恩將這些聽起來智商不太對的言論一律視為嫉妒。某幾個學生在帝勢學院混了五六年還沒能畢業,畢業作品不合格、找不到出路,就將怒火撒在奧斯蒙德·格里菲斯身上,嫉妒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紐約大學知名校友。
「你瞧這篇文章,英媒的。」
室友忽然將手中的報紙遞給他,指給他看一段文字:「...《甘地傳》是1982年的最佳影片,大眾選擇,當之無愧。美國人看似捧著《冥王星》,實際上比我們還要看不起這部電影,所以才沒有頒布任何電影獎項給《冥王星》或者創作了這個故事的編劇、導演奧斯蒙德·格里菲斯。」
「實際上《甘地傳》在美國比《冥王星》更受歡迎,迄今為止,《甘地傳》已經在美國拿到了6座獎盃,製片人兼導演理察·阿滕伯勒總計獲得4座導演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