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燕子同學懂事起,燕子坪對文珠的娛神法事舉行得非常頻繁,「有空就辦,每年過年時最熱烈。家家戶戶都像走丟的小孩找媽媽,再次一等的就是中秋和七夕,夏天最少要有這兩回的儀式,冬天可以減少次數,但不能沒有」。
余燕子認為祭祀是對神明的美好想像,更通俗地說,每一場儀式都是凡人將自己理想中能將美好事物召至面前的騙局。試問無所不能的神,為何會因幾盤肉塊、幾根香燭便屈尊入凡,聆聽渺小如蜉蝣的凡人的願望並使之實現?
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有餘燕子想過,燕子坪其餘的人們對文珠抱有狂熱的信仰,化身每逢儀式開始前三天便要淨身焚香,清理好法事所需的神服、神鼓、神鈴。
神服是神衣與神帽的統稱,在目前已知的信息里有兩套神服,一是辣子雞前輩和番茄醬前輩早年間親眼看見過的化神莊壑與關涯共用的神服,一是如今完整保留在余燕子家中的神服。兩件神服皆以牛羊皮製成,用動物筋帶和五色彩帶連接縫織,據說製衣採用的牛羊皮至今未曾更換,余姥姥給出的理由是「因為文珠認得這身皮囊」。
神帽與神衣的材質相似,在面前垂下珊瑚木珠串成的的五色珠簾。番茄醬前輩切身嘗試過存於余燕子家中這件神服的味道,並以「嗯,還是那個味兒」和一陣乾嘔作為評價。
神鼓和神鈴毋庸置疑是召喚文珠的工具。敲鼓聲和搖鈴聲皆有其專屬的規律,不同場合不同目的所需要奏出的音律也各不相同。這兩樣凡鐵打造的樂器是否能達到面見文珠神所必須的「聲音夠大」的條件,我們尚且無法做出評判,但我們可以想見,夜間黑暗瀰漫的寂靜山谷中忽然響起交錯重疊的鈴聲與鼓聲,遠處依稀可見祭祀的火光和一群圍著火堆跳大神念經的人,在路過的行客眼裡是多可怕的畫面。
舊任化身現任鐵匠的余燕子小姨宗圖有一樣與眾不同的工具,就是她藏在房中令普通人聞之喪膽的神刀。這把神刀重達三百餘斤,長五尺有六,比揮舞它的宗圖還要高,更因凝在一端的鐵鋒而頭重腳輕。余燕子說「小姨在儀式上揮著刀旋轉舞動,有時還能用刀擊鼓」,可知不能得罪這個人。
通常有專人侍奉文珠化身,例如番茄醬前輩說到過「與莊壑形影不離」的關涯,宗圖曾任化身時輔助她完成祭祀工作的是其母親,在化身職權轉交給江墟煙後指導江墟煙學習與文珠神相關知識的同樣是余家姥姥。
對於文珠神的祭祀通常由化身占筮擇出吉日,提前搭建好祭祀用的高台和火塘。火塘由石磚或土塊圍成,中間燃燒著點燃的乾柴。高台在近代的文化變遷中已被棄用,唯有火塘必不可少,應由祭祀的時間多在深夜所致。
將化身職權從余燕子身上轉嫁到江墟煙身上的儀式,余燕子在場,辣子雞前輩和番茄醬前輩也在場。作為被當時所任化身的宗圖招來的「文珠神」,兩人在後續給出的資料里,猜測儀式是文珠神所居住的「得樂天」的簡化版本。
⒊得樂天
被文珠神短暫請到「神境得樂天」的番茄醬前輩和辣子雞前輩對該處景象記憶猶新,至今能回憶起得樂天的全貌。
「那裡很暗,和晚上一樣,只有文珠身上有光」對應舉行儀式常在夜晚,「從頭頂上飄來音樂聲,卻看不到樂器」對應化身在儀式上搖響的神鈴或敲動的神鼓。「只有文珠身上有光」一句,同樣照應了地上化身為吸引文珠目光而身穿的羊皮神服,換而言之,地上的祭祀法事是將文珠神從仙境得樂天中引誘來到人間,並向其傳達心意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