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釋:①出處:《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蘇軾
②湖筆就是毛筆
③聽戶就是耳朵
④徽墨始自唐末,盛於明清,來源百度
第24章 冬山如睡1
==========================
陸綺凝沒搭理南珵的障眼法,這亭中石桌做的合身,她可站直身子作畫,一手叉腰,一手提筆。
南珵不再擾之,坐在這姑娘對面的美人面上,目不斜視地瞧著她,生怕錯過這姑娘的一舉一動。
臨登烏篷船前,南珵便在岸上買了午膳,只待午時一刻專程有人送來。
江南百姓做營生本事,著實比都城更妙哉,知曉在湖邊建食肆,每來逛之的客人勢必會買矣,誰讓這絨林有迷人之處。
陸綺凝眉如柳彎,眉眼間那股子既輕靈又聰穎之氣難掩,鴉羽垂落半,薄唇輕抿,清秀淡雅。
她今兒妝容自個兒畫來,她性子喜雅靜,是以婢女給她梳妝時,清秀即可。
那手中的裱了畫軸的澄心堂紙,不過一個時辰,便隱約有了落花隨水飄零之意。
午時食肆中人來送膳食,南珵閒散靠著美人面,朝亭外招了招手,示意東西給他就可。
他眼中的『山水畫』在此刻像朵繪成小鹿的祥雲。
在世人眼中,祥雲吉利,潔白無瑕,遇之奉祥瑞,在南珵眼中,祥雲也需護之,愛之,才能維持著活靈活現的模樣。
南珵將食盒輕輕放置在他身側的美人面上,把著分寸,在陸書予餘光能瞥到之處招了招手,這姑娘便賞了視線瞧他。
這絨林是平地林,無山,可陸綺凝畫著畫著,便想加座山在畫中,山水畫無山何成山水。
她餘光掠到南珵剛牽她的手,再瞥到人,不過須臾,她心中那空落落之感悄然離去,挪去瞧這男子的眼底藏著一絲輕柔,很快消散。
*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絨林曲徑通幽,零零散散燃著幾盞蠟燭,忽而一亭內有女子顫音尖細,混著摔倒聲漸漸在這絨林散開。
「有人死了!有人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