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看他站起來,不由自主就將注意力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謝景行在眾目睽睽之下又站了起身,不驕不躁道:「謀度於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雖孟子言『義與利不可兼得,則捨生取義者也!』,可焉知義利兼得又何其快心遂意。」
「說得好!」有一位會按府的學子甚至忍不住激動得站起了身,在場的學子中,為了科舉入仕而讀書者不知凡幾,他自然便是其中一員,行為國為民之舉是不少讀書人的初心,可若是能在為大義之事奮鬥的同時還能有所收穫,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之時自己也能有所成就才是人生極樂啊!
辯論本就是該暢所欲言的,一開始只是通州府學的學子在參與,不過有了韓回舟帶頭,其他府學的學子也紛紛言說個人看法,甚至趙朝貴和秦學子也收拾好被謝景行打擊到的信心,有理有據地進行辯論。
直到腹中飢腸轆轆,這一場由盛大家而起的會講,再由通州府學學子挑起的辯論,才在大家的意猶未盡中結束了。
盛大家也一直凝神注意著台下眾學子之間的辯論,在通州府學舉行的這一場會講乃是盛大家有生以來最酣暢淋漓的經歷,雖然前期同他過往舉行的會講不無二致,可後期這番辯論真是精彩地讓他拍案叫絕。
此次他決定來通州府學舉行會講真是無比正確的,被山長引著從後面台階往回走時,他情不自禁想起了方才那位一開始挑起辯論的學子,不懼他的權威,悍然挑起辯疑之始,之後任由其他人繼續,不獨出風頭,將表現的機會給予了他人,而只要一旦站起要發言時,所說的一字一句可謂是言語妙天下,錦心繡口莫過如是。
回想起有人稱之為「謝兄」,他問道:「方才挑起辯論的那位學子便是謝景行嗎?」他再想不到還有誰能如此優秀了。
山長聽得盛大家莫名問話,先是一愣,隨即笑道:「一開始站起來的那位不是,後站起來為他解圍的那位學子才是謝景行。」
盛大家笑道:「我所言之人正是他,身具麟子鳳雛之姿,腹有萬卷經綸之才,難怪能寫出《孤雲》了。」
山長與盛大家並排而行,後面則跟著陳夫子和盛大家帶過來的弟子,他聽見盛大家此話,笑意更深,「確實如此。」
盛大家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看來那謝景行確實是優異異常,你居然都不曾謙虛兩句。」
大炎朝習俗,為人師者的在外人面前,不論再看好自己的弟子,都會為弟子自謙,唯恐讓弟子氣滿志驕。
山長雖不是教授過謝景行的教官,可作為府學山長,自然也算得上是謝景行的老師,他不但未曾謙讓,聽見盛大家的話後,反而誇讚道:「確實如此,謝景行其人人品、才學都是頂尖,我執掌通州府學數十年,所見之人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