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露重,子規夜啼,裴昀一步一步走出了殿宇,走出了高牆,走向無邊無際的夜色之中。
還未離禁宮,便聽人聲鼎沸,喧譁不絕。
再回首時,那遠處崇政殿的方向已是火光沖天。
......
「穆宗,諱韌,字承毅,帝第二子也,母張賢妃。少聰敏,善屬文,太后楊氏愛之,親自撫育。順和二年,冊為皇太子。開平元年五月,出督北伐,被俘,議和乃歸。開平四年三月,先帝因病內禪,繼位於垂拱殿,改元景明,立妃程氏為後,誅韓齋溪,追復裴安原官,以禮改葬。景明四年十一月,令凌青松領軍從蒙兀兵圍蔡州,滅燕。景明五年三月,詔宋信南出兵入洛,敗。六月,下罪己詔,貶謝岑。七月,蒙兀侵蜀,任白行山入川,建山城。景明七年八月,嘉釣魚城大捷,十月,任甄允秋為相。景明八年正月,准楊直建播州海龍屯,三月,白行山暴斃,特贈五官。六月,召謝岑回朝復原官。景明九年二月,凌越猝,輟朝,特贈太師、安國公,任閭文山為京湖制置使。景明十年三月,襄樊陷,八月,丁家洲敗,貶甄允秋。景明十一年正月十五,蒙軍圍臨安,自焚於崇政殿,廟號穆宗,葬於帝陵。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宋史·穆宗本紀》元相脫脫著
第202章 第三拾二章
景明十一年二月初五,臨安禁宮,太后李氏率文武百官拜表祥曦殿,行跪拜禮,宣讀降表,諭天下州郡。
蒙兀統帥巴彥遵赫烈汗旨意,不毀宗廟社稷,不殺平民百姓,大軍屯駐城外,僅派小股人馬入臨安府受降,封府庫,收史館、禮寺圖書及百司符印、告敕,罷官府及侍衛軍,安撫百姓,九衢市肆不擾,一代繁華如故。
立下這般不世功績,巴彥得意之餘,揮筆作下小令一曲:
金魚玉帶羅襴扣,皂蓋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數月後,蒙軍滿載昔日大宋戶口籍冊、冊寶儀仗、車輅輦乘、禮樂祭器、典籍珍玩等器物,押解太后李氏、後宮妃嬪女眷、外戚宗室、文臣大夫、太學生等數千人北上,去往曾經的燕京,而今的大都。此後若干年,他們或是被逼繼續遷往更北的塞外,或是得復新君所用,或是殉國而去,卻皆是客死他鄉,再也不曾回到那山溫水軟繁華如夢的江南。
如蔡州之難,如靖康之變,潮起潮落,花開花謝,生死興亡總是相似。
宋室降蒙之後,太后李氏諭示江南州郡歸降,勸降詔書云:今根本已拔,諸城雖欲拒守,民何辜焉?詔書到日,其各歸附,庶幾生民免遭荼毒。
君主既死,家國既亡,陣前將領又何苦死守?詔書所到之處,兩淮兩浙州郡紛紛歸降,江西江東等地也陸續被攻克,除去福建閩廣等地尚未被蒙軍所占外,放眼關山以南,便只剩下川蜀與淮東兩浙零星州郡仍在鏖戰了。各地亦有不少勤王將領、義軍民兵不願投降,只因他們仍對大宋心存忠義,自浙江南下,去追隨趙宋皇室最後一絲血脈,期望星火燎原,光復河山的那一天。
在那蒙兀大軍步步逼向臨安,朝廷危在旦夕之際,趙韌雖不肯遷都南下,卻終是聽從了朝臣奏請,封皇子趙正為信王,出判福州,右相謝岑為福州觀察使、提舉信王府行事,一行人在武德司指揮使夏衍濤與隨從侍衛護衛下,從城南嘉會門逃出臨安,一路向南而去。
亂世之中,敵匪橫行,風雨飄搖,顛簸坎坷,無人知曉他們的前路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