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財報的事兒,早兩個月李復跟昀哥兒就整個隴縣招募財務,還偷偷去領縣招聘了。
其實財務在縣衙有自己稱呼,叫東帳房先生又叫司會,可原本縣衙財政收入跟支出都比較簡單,現在多了很多項目,東帳房忙不過來了。
只要條件開得好,這種技術型人才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這不這段時間李復他們一共找了5個帳房先生,最後根據性格、秉性考察,一共留下了3個。加上原來的東帳房,現在縣衙那兒有4個帳房先生一起工作。
這個時代已經有算盤了,這些帳房先生打起算盤來那就叫一個溜。
不過倒是沒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阿拉伯數字,有這些數字的應用真的能節省很多時間,關鍵是帳目清晰了很多。
昀哥兒抽空也對他們進行了培訓,這些帳房先生很敏銳的,這些數字一接觸就驚為天人,差點就想把昀哥兒供為祖師爺了。不過最後他們反應過來,他們供奉的祖師爺是孔子,這確實不能隨便換。
不過這也不妨礙這幾個帳房先生大為敬佩李大人的這個小公子,覺得憑藉這幾個數字,恐怕這小公子就要流芳千古了。
目前內部已經開始用阿拉伯數字寫一些帳目,但第一季財報還是全部用的文字楷體。外面的人又沒學過,不然他們怎麼看得懂,只能等以後普及了就採用數字財報。
一路往縣衙那兒走,鄭左生就津津有味地聽著昀哥兒說製作這財報的原因,還有這三個月時間那幾個帳房的『痛苦』。
「這次財報印刷的不多,主要是在縣衙口的公告欄那兒貼一版,我讓縣衙的縣丞叔叔在那邊讀,還有讓兩個帳房先生給有疑問的縣民解答。
咱們總說父母官父母官,可大部分的縣長只做了父母對子女的威嚴與說一不二,卻從來沒有為所在任地的『子女』們考慮考慮。所以咱們梁國現在當好官的人不多了,很多百姓也不相信當官的,甚至出現了畏官如虎的情況。
咱們是來治民的,又不是來為虎作倀的。出現這種原因,歸根結底就是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度,下派的官員更是失去了民意民心。我想要阿爹改變這種狀況,那就只能從隴縣做起了。
當初為了剿匪建村,我跟阿爹也募捐了不少錢財的。可不少人募捐是看我阿爹的那些鄉勇現在兵強馬壯的,不給萬一就搶呢。想著花錢買個平安吧,哪一任縣長不貪點呢。」
這是真的。
雖然有一部分是想獲得村莊冠名權,比如現在的大村之一良棲鄉,就是一個陳氏大戶募捐得最多,他甚至還自己雇用了一些人去儘快建村。
現在村還沒建好,他就命人鑿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又找名家鐫刻了良棲鄉三字。然後讓人把巨石抬到了村口,把這塊巨石充作村碑。
分配在良棲鄉的那些流民當天還對著村碑磕頭,表示會世世代代銘記陳氏仁善,可算是好好滿足了那位大戶享受別人感恩、感激的心態。
募捐了這麼多錢,不管真心還是假意,總之他們基本都是想著這些錢有三分之一真用來做事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