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國笑了下:「聖令八百里加急,前兩日都已清抄完畢。上了摺子送到政事堂,鄭少卿不必擔憂。」
政事堂里誰說了算,鄭郁還是聽明白這句話,讓他不要再問。
鄭郁點頭:「久聞大都督做事雷厲風行,如今親見果然。」隨即他又攤開另一奏摺,右手中指的金絲玉戒倒映著光,問:「叛民聚越州會稽為擁,余海軍、長洲軍還有越州本軍為何不調其前方?」
余海軍與長洲軍乃是江南等地招募而來的軍士,更莫說越州本地招募的義勝、鎮海兩軍,如今守著不出,叛火是越燒越大。越州都督此次沒來,而是他府上的長史前來。
長史出身揖禮哂笑:「鄭少卿,都督來言說這些都是百姓作亂,軍士的刀實在下不去。且大亂不止,雨水沖堤,壓了這一波還是會有的,如今盜匪橫行還要監管賑災,都督實在抽不出身。」
這叛軍就算壓了這次,那下次又能怎麼辦?此時堂內一位清秀官員冷哼:「不想辦事就直言,何必往百姓身上靠?你家都督什麼身份,當大家心裡不清楚嗎?」
越州都督出身奉先張氏,正是科舉案中被貶官的張書意。馬遠皺眉打斷:「濟安,此乃公堂,書言都要呈上的。」
鄭郁細看了白濟安片刻,面形輪廓上他與林懷清有四分相似,看來這就是林懷清與林懷治的親舅父,白濟安。
「實在抽不開身,也要把軍隊和糧調上去,否則叛民過了江危及的就是蘇杭兩州。張都督要麼把叛亂壓下來,要麼帶著妻小逃吧。」鄭郁看著奏摺上的反軍人數,對於局面實在頭疼,「長史我看你官履治軍數年,難道對於這些不明白嗎?」
長史打著圓滑:「可那畢竟是百姓,且錢塘江和新水江決堤,也不是都督的錯。都督手裡沒錢沒糧,更沒人,也調不動軍。」
鄭郁合起奏章,看了那長史一眼,微笑道:「我如今是浙東觀察使,在新任淮南節度使未到任前我暫領任一切軍務。「他抽起案上的小纛扔給越州長史,肅聲道:「傳我軍令調餘杭、長洲軍士八萬,壓至越州,一月之內平叛。」
越州長史看鄭郁撐了腰杆,急忙拜謝行禮。
馬遠謹慎道:「鄭少卿,調了軍隊出去,那杭州等地的賑災又該怎麼辦?」
沒了軍隊壓著,災民哄搶是常事,且日前的河陰轉運倉不是沒被搶過。鄭郁道:「我親自負責,從長洲軍中抽五千兵馬給我。」
馬遠和趙貞國相視一眼不再說話,此刻最要緊的是賑災之事。
「廣陵、餘杭縣令今日來否?」鄭郁望著這群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