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一時氣結語塞。
不遠處俞嬴笑道:「既然君上這麼篤定等『魯國新君得立』,會『兩國盟誓再申友鄰之好』,那咱們等著便是了。這『義』與『不義』,既看齊國怎麼做,也看魯人受不受。便如從前燕惠公時,我國發生內亂,惠公出奔,齊國晉國幫我國平亂,送惠公回國,燕感激齊國晉國,與兩國再申友鄰之好,這便是『義』。」
俞嬴話音一轉:「若魯國新君不認齊國是去幫忙平叛的,不與齊國盟誓——齊國此次興兵,怕是就不那麼名正言順了。若是那樣,還望君上對這上書中說的『元兇』,能秉公直斷才好。」
齊侯看俞嬴:「善!」
齊侯又看鄒子:「先生以為呢?」
鄒子懂俞嬴的意思,若魯國勝了,新君自然不會跟齊國盟什麼誓,只是魯國對齊國……
鄒子嘆息,點頭。用勝敗定『義』與『不義』,這還是鄒子一生中的頭一回。鄒子在內心感慨,大約自己是真的不合時宜了。
全程,田向在齊侯身後都神色淡淡的,沒有說話。
令翊也只靜靜站在俞嬴身旁,只看站的位置,便知道他們是一起的。
眾人從宮門前散去。
第65章 泮宮內辯詰
不過旬月,傳來消息,齊軍前鋒被伏擊,小敗於魯。魯國新君立。魯侯奮·命魯軍集於魯南,抗擊齊軍。又魏國出兵,借道於宋,已至魯國梁父。
知道伐魯之事已是難以成功,齊侯無奈,只得令齊軍撤退。
與齊軍戰敗的消息同時到臨淄的,還有墨家矩子田襄子。
齊國伐魯,有墨家弟子助魯守城,並傳訊於在秦國的矩子田襄子。田襄子奔臨淄,本是來勸說齊侯罷兵的。但因魯國早有準備,又有魏人相助,齊師敗退,田襄子也就不用去勸齊侯了。
田襄子之「田」跟齊國田氏沒什麼關係,他是宋人。幾年前,墨家前任矩子孟勝和一百八十義士為楚國陽城君守城而死,田襄子繼任為矩子。
這位矩子四十餘歲,身材高大,面容堅毅,如大多墨者一樣,穿著粗陋短褐,腰間掛著一柄長劍。他繼任時間不長,墨家人又總是來如影、去如風的,許多人都沒見過這位矩子。他在泮宮出現,頗引起些轟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