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嬴忙了一天,有點累,伏在案上,閉目養神。侍女以為她睡著了,拿過一件寢衣搭在她身上,隨後便靜靜地退了出去。
兩個侍女在門外輕聲說話:「家主太辛苦了。要是將軍還在都中就好了,能勸勸她。」
「將軍哪勸得了咱們家主?」
「家主心腸最軟。將軍撒個嬌,家主肯定就依了。」
「……說得也是。」
俞嬴伏在案上,想像令翊撒嬌的樣子,不由得笑了。
第104章 稅畝之制始
入冬前,泮宮建成,來武陽的士人越來越多,且有兩位是舉世聞名的賢者,一位是研習黃老的陶子,一位是儒者鄭子。這兩位算是俞嬴的老熟人了。當初先齊侯無道,兩位賢者在鄒子之後先後離開齊國,又先後游於趙,在邯鄲遇見。
兩位賢者都與先趙侯章話不投機,認為趙侯章與齊侯剡一樣,「不修德行,性情暴戾」。但因先是趙、魏、中山的一場亂戰,後面緊接著又諸侯並伐齊國,到處都在打仗,外面太亂了,他們一直滯留邯鄲。陶子還大病了一場。等他好了,已經秋去冬來。
聽說燕國在招賢納士,有俞嬴從前在齊國泮宮積累的名望和好人緣,有公子啟守禮好學的君子之姿,兩位先生沒什麼猶豫,便來了燕國。
俞嬴和已經冊為太子的啟親自出郭相迎。
等陶子和鄭子見了燕侯,兩人對燕國就更滿意了,都覺得這次大約一時半會兒不會挪動了——燕侯面貌清臞儒雅,言談有禮而不虛假,與齊侯剡、趙侯章很是不同。
燕侯師事兩位先生,但這二位都無意出仕,願效仿當年的卜子夏在武陽設壇講學。
陶子先開講。當日,燕國泮宮中士人學子云集,燕侯、太子啟及太傅俞嬴也都來了。燕國新泮宮的講經堂很是寬大,能容納千人,構造又很巧妙,講話的人並不用大喊大叫,眾人就能聽到。
陶子在台上講 「無為」,說「無為而無不為」,說「無為」是天地之道,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治國之綱,說「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故當少征伐,薄賦斂,去苛政,讓民修養生息……1
燕侯、太子啟和太傅俞嬴都聽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