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定是知道了那件事。
果然,她的衣物都還未換下,從大門進來後便直奔父親書房,沒一會兒,書房裡便傳出父親震怒的聲音:「允昭!這麼多年真是把你慣壞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豈是你說不嫁就不嫁!」
允昭沒一會兒便紅著眼睛跑了出來。
她在房間裡大哭了一場,不知是因為被父親訓斥的厲害,還是因為自己一定要嫁給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覺得委屈。
然而其實仔細想想,其實從對方的角度來看,或許此時對方也正同她一樣,受了父親責罰,但身為男子,應當沒那麼容易哭。
允昭大抵也慢慢想到了這一層,被子裡的哭聲漸漸小了,最後招來侍女換下床鋪,自己坐上桌子取出一張信紙,提筆寫下娟秀的小字:
「三月初春,允昭白。明臻足下:」
允昭寫完這一行,心裡卻莫名平靜不少。她頭一回同陌生人寫信,原本想直接罵他個狗血淋頭,想了想,還是決定先試探一番這封信到底能不能送到他手上。
「今日出遊,江南春光融融,不知京城是否依舊春寒?」
這大約是一句寒暄,允昭喜歡江南,今日好春光,本該是允昭高興的一日。也不知京城有沒有這麼好的春光,允昭聽人說京中風光是與江南風光不同的。
「興之所至,然途中聞足下欠安,萬般懸念,故敗興而歸。」
寫到這裡,允昭忍不住冷哼。可不是「敗興而歸」嗎?本來是趁著春光去遊玩,結果在鏡湖邊遇見了李家小姐,自己還未找她的晦氣,反倒被她陰陽怪氣地衝撞過來,話里話外都是譏笑,她才知道自己那個遠在京城定下婚事的未婚夫為了逃親去寺廟出了家想要做和尚,中途還被抓了回來。
然而接下來怎麼寫呢?允昭咬著筆頭,思索接下來應該寫點什麼,過了不久,嘴角不由得揚起笑意,寫道:「歸家問父,方知足下無恙,頭無恙,發無恙,惜足下之憂愁亦無恙。悲之!戚之!」
「允昭未曾預料給足下帶來如此煩憂,竟使足下六大皆空,誓願遁入空門,答報佛祖,允昭之過,慚愧益甚。」允昭覺得自己實在是太過真誠善良,自顧自嘆了一口氣,繼續寫道:「然足下也不必太過憂慮。古人云:一哭二鬧三上吊。足下如今才一『鬧』,便有如此成效,恐怕日後以死相逼,自是結果出眾,離允昭又遠了一步。還望足下重振旗鼓,多吃多睡,積攢氣力,日後行事,方有驚無險,得能償失。」
「另,還望足下行風險之舉措時吸取教訓,謹慎出逃,愛惜名譽,足下雖不拘小節,然既擺脫允昭糾纏未果,也當慮及他人名譽。允昭自認俗世凡人,覓愛追歡,與佛道無緣,還需昂首立身,清白於世。不宣。允昭再拜。」
寫完這些,允昭將信紙折好,覺得心情居然奇異的舒暢不少。
不過她心情舒暢了,卻沒想過那位段二公子的心情舒不舒暢。
段明臻收到信時險些被氣笑,當場就要挨著家法的傷去寫回信。
信還是段明劼替他取來的,讀了之後也是忍俊不禁的模樣,看著自己弟弟禿著一塊頭皮,捂著臀就從床上彈起來去找紙筆,倚著門道:「我看這位江南的小姑娘是個十分有趣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