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懷瑾也知道大家心急,可家禽沒長成,不到出欄的時候,他也沒什麼辦法。只能說快了快了,出欄了第一時間通知。
各大酒樓的人一聽,就覺得這肯定不行。
他們距離遠,哪裡跑得過近邊邊的好味居和聚味齋,這兩家胃口大的很,還有優先訂購的權利。
他們要是等收到瑾初農莊的消息後再來,怕是連根毛都看不見。
那兩家能包圓,就不會漏一隻。
見眾人擔憂,雲懷瑾道:「莊子裡又擴建了,放心吧這次量多,就算是好味居和聚味齋兩家也吃不下這麼多的貨。」
話是這麼說的沒錯,可這沒到出欄那一天,一切皆有可能。
外縣的酒樓一合計,乾脆各派一個夥計去豐水縣那邊守著消息,他們都住一起,去客棧弄個大通鋪,也花不了幾個錢。
收到消息後就立即去訂貨,他們就不信這一批家禽,還一隻都訂不上。
……
果子成熟,也到了秋收的時候。
好在農莊有足夠的人手採摘果子,不然卡這節骨眼,還真難找人來收果子。
豐水縣在忙碌了大半月後,終於結束了勞累不堪的秋收。
今年秋收,林縣令算了一下,今年豐水縣的整體稅收是上漲的。主要體現在商稅上。
百姓有錢了,自然就消費。消費了,商戶賺的多,稅交的自然也就多。
林縣令看著今年的稅收,高興的一宿沒合眼,期盼來年會更好!
而今年秋收,棗溝村和山前村的村民們發現,他們除了佃的東家的地收成好,種出來的作物味道好吃外,他們自家地里作物的味道,也比去年的好吃了。
這事兩個村子議論的多,很快就傳到了張木橋的耳朵里。
傳到張木橋那,離雲懷瑾知道也就不遠了。
雲懷瑾回莊子換水塘水的時候,張木橋便第一時間將這事當作趣聞說給雲懷瑾聽了。
雲懷瑾聽後想了一下,讓張木橋弄一些村里自家地里的小麥磨的麵粉來嘗嘗味道。
張木橋只當雲懷瑾是好奇,很快就弄了一些麵粉來。
麥子剛磨成的麵粉,還是白面。
現在棗溝村與山前村的村民手裡有錢,在吃上也捨得了。
雖然還不至於頓頓大米白面的吃,但比以前好多了,起碼隔三差五的就能好好的吃一頓。以前那是一年到頭就能吃一兩頓,比不了現在日子過得好。
張木橋拿回來的麵粉,雲懷瑾聞著麥香味,似乎是比市面上的要好些。
雲懷瑾用這些麵粉,做了個刀削麵,隨便炒了個青椒肉絲做了澆頭。
面入口後,雲懷瑾仔細品嘗,發現味道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