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旗袍不售賣的規矩,偶爾也有例外。
巷子中有太多戶人家,做成的旗袍一旦穿出去就會被人拽著熱情詢問。
這一片兒的人家幾乎沒有生活困難的,有錢有閒,所以哪怕她們說了不售賣,依舊一個比一個出價高。
錢是一方面,人情往來也是一方面,別人拉下臉來幾次三番的求一件旗袍,幾個人總不能一直拒絕。
漸漸的問的人越來越多,幾個人索性在允許做生意後辦了個服裝廠,規模倒是弄的不大,只招幾個女工人一起做衣服,至於衣服上的繡紋則只能簡便處理,最後的成品倒是也相當不錯。
齊雅君一個人占了廠子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只因為衣服上的繡樣和大多數新奇的款式都是木家出的,甚至連錢,木家出的也比旁人多。
「你說說他們一家人從鄉下來,手頭怎麼會如此寬裕富足?」有人好奇。
有人隨口答,「人家雅君氣質本來就好,一看就不是一般家庭出身,更何況若是不夠富裕,也不能一家四口人住那麼大的四合院不是?」
眾人一聽也是這麼個道理。
她們能住在巷子裡已經是祖上積累下來的一種財富了,但也只是一個四合院好幾家住,人家卻不一樣,一套三進的大宅子,只有人家一家人住,曾經的房主也是要把有些屋子租出去的,木家卻完全不需要。
也不是沒人產生嫉妒心,但奈何兩個人的人緣實在好,有人一想說壞話,別人就幫木柘齊雅君他們說話。加之木柘的身形高大,力氣也是相當大,和他們都不同,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而且差距小的時候人總是容易心裡不平衡,但差距擴大,當他們發現木家是真的很有實力之後,他們也就不和木家攀比了。
在牛棚的樊家父子於1979年的夏天,也終於重新回到了北京,與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崔大夫,不過崔大夫最終自然還是選擇住在了木家的四合院裡。
平日裡有空時,崔大夫也會教木愛媛一些中醫知識。
有真本事的人在哪裡都能吃得開,沒過幾天功夫,崔大夫就被邀請到了一個中藥堂里坐診,且相當受歡迎。
來到京市的第二年秋天,在一片焦黃的落葉中木柘齊雅君收到了來自家鄉三兒媳婦的報喜書信——她懷孕了。
王招弟在信中並沒有提及多少木愛民的事情,除了這則喜訊,她還提到了木家另外兩個兒子的事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