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盛街的名號被眾人口口相傳,而且公交車車身上也有了四盛街的宣傳畫報。
不過這畫報上,一半是公益宣傳,一半是四盛街的地址和換乘方式。
公益宣傳也十分簡單粗暴,有男女老少皆懂的漫畫形式,還有幾行強力雞湯,廣告每周一換,成為京都一大奇景,勾的眾人每周都要按時等更新,拿著筆和本子給記下來,當成自己努力的動力!
總而言之,四盛街已經被池芸兒逐漸打造成,跟某府井、某單一樣的京都旅遊牌子!
第160章 七零年代綠茶知青(47)
總醫院也因為四盛街的聲譽鵲起,原本就極盛的名,更是被眾人推上新的高度,具體表現為病人數量暴增。
而員工們忙得腳不沾地,一天都沒有偷懶的空,到了下班的點他們覺得自己被掏空的疲憊,但是內心卻異常地充實。
看到病人疼痛減緩、家屬們感激的模樣,他們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為組織發展添磚加瓦的活,做得兢兢業業!
不過這工作強度有些大,而且醫院接待人數受到場地、設備和人員配置的限制,使得許多病人沒能得到及時地救治,而且每個病房爆滿,走廊里的病床也都排起了長龍,哪怕椅子上都是打吊針的病患和家屬。
池芸兒來尋池父說事。
江以華如今調入京都了,可是京都農所的許多課題與實驗項目,都是跟隨著免費優質良種配送給各個地方。
他以前待過的農場便是其中之一,如今陸陸續續從許多地方反饋實驗進展,農所研究員就要去一些符合預期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
一來一去沒有一個月也得半個來月了,池芸兒便準備回家呆一段時間,正好方便上下班。
而且她打算著,等江以華回來後,自己就申請調換工作!
自從招聘工作開始後,池芸兒幾乎沒再來過醫院門診部和住院部了,剛入門就看到人挨著人的場景,頭皮有些發麻。
她當真是一路喊著借過,才艱難地抵達父親的辦公室。
辦公室里只有一個實習生守著,其餘的人都被調出去幫忙,哪怕這位也要埋頭整理著典型病例報告,抬頭沖她笑笑,“小池主任,您是找副院吧?他去住院部了,要不您等會?”
池芸兒笑著點頭,讓他繼續忙,自己倒了杯水喝了會兒。
等她將整個門診部逛了一遍,老池同志還沒回來呢。
不過她碰到了老池同志的學生,便順口問了幾句。
“最近醫院好像很忙?”
那青年大口地喝著水,吞咽下去使勁地點頭:“小池妹子,何止是忙啊,是特別忙!”
“自從這四盛街開辦後,許多人原本有個頭疼腦熱的,請假去醫院看病。如今都拐到咱們醫院來了,順便在四周轉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