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是喜歡和愛情嗎
「各位同學,經過三個月的學習,我們終於來到了最後幾節課。在這節課開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已經提交了自己下一份課業要分析的藝術作品了嗎?」
「提交好了!」前排有幾位女同學齊聲說。
「哦?你們已經選好了嗎?」
「對!我們好多人都選了西方的作品,要辛苦宋教授批改了。」坐在中間的一個比較大膽的女生說。
宋時鶴低聲笑了笑,揮了揮手說:
「大家都是非常體諒老師的同學呢。沒事,大家選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析就可以,不用在意我的批改量哦。」
「好,那我們開始今天的課堂。」
「之前上課提過的文同的《竹》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那副畫是文同的思想,比如對竹子的喜愛和欣賞,與竹子本身的融合。」
「我們之前也提過這幅畫表現出自然性,意思是除了鑑賞畫家精湛的用筆技巧外,我們還要注重畫家在畫中所展現的自我。它是由藝術家的情感品質創造出來的,這幅畫是根據藝術家的想法製作的,目的是在展示他對竹子的理解同時也包含自我個性的展露。在筆法和思想之間有一種相關性,我們認為它是竹子是因為畫家通過使用精美的筆觸和精湛的筆法來展示,但於此同時我們也能知道這是出於作者的思考。」
「什麼叫在透過畫看到畫家的自然性呢?舉個例子,蘇軾是文同的朋友,他說文同痴迷於竹子,並且是竹子的愛好者。所以當他看這幅畫時,他會看到他的朋友文同。這就是所謂了展現自我,naturalness。」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蘇軾同樣的以竹和石為主題的畫。這些不尋常的、看起來奇怪的、不優雅精細而怪異的岩石和樹,樹枝上甚至有捲曲的地方,是有些扭曲的,岩石上有一些小竹子。整幅畫看上去很笨拙,完全沒有古典主義的精細漂亮。但蘇軾本身其實並不追求畫得很好,他只是在追隨自己的內心,他喜歡畫畫所以畫,而不是為了畫出真實的竹子而畫。這是一種非常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蘇軾對於使圖像看起來既真實又優雅完全不感興趣。」
「這幅畫是不平衡,不令人滿意的,並且正在從以追求真實感為繪畫原因及意義轉向主要表達內心的自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