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江家的莊子合作,也是給江知與的報酬。
這樣說來,江知與就有主意了。
牲畜行今年沒法子操作,他清點過牲畜數目,另外去鐵匠鋪問過犁的價位,計算一番,讓夥計現在就去附近村里做宣傳。
開春後,牲畜行的牛、驢、騾子,都能出租給農戶使用。第一年開展新業務,首單免費,第一百單免費。
犁地一天,收費十二文,比一個壯勞力的工錢低,但效率更高。省下的力氣,可以去播種,也能省點口糧。
牲畜數目有限,春耕要搶日子,有需要的鄉親們儘早下定。
一文錢登記,不需要隨時來退款。牲畜到田間,再結算尾款。
牲畜行平日就有租賃生意。
驢子、騾子租用的較多,很多人在城內短程趕路,會租個牲畜代步。
江知與算了筆帳,開了個激勵活動。
租十次驢子,可以免費租用一回。以此疊加。
租用一百次,可以參與抽獎一回。有機會免費把驢子牽回家,免單次數五次以上。
這種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
同時,這類活動,在豐州縣已經成熟。江知與能直接套用模式,他可以放消息,讓某些積累到八次、九次的人,將活動卡借給別人用。
便宜一兩文錢,換一次積累,然後得免費用一回的機會。
他還會培養一批「黃牛」出來。
這是謝星珩提過的名詞,他會培養一批黃牛,讓他們以優惠價出去找客人。
只差一兩次租用,就能兌換到免費租用機會的,只能是普通租客。
黃牛們不適用這種方式。十次下來就是二十文錢,把免費機會折扣賣出都回不了幾個銅板,不值當。
黃牛們是賣的「免費機會」。
說白了,就是內部低價。
他們低價拿到租用券,再倒賣租用券。
牲畜行還要派人去農家收購驢子、牛、騾子。
總有人家過不下去日子,他可以以常價買下來。只要牲畜健康,年齡不大。先擴大規模,讓牲畜行在「牲畜」這個層面上擴大。
不惜代價搶占市場份額,再去增添其他業務。
比如雞鴨的售賣,豬羊的售賣。
這個計劃推遲到明年,給牲畜行和農莊一些發育時間。
再來就是成衣鋪子。
謝星珩曾經提出過做大成衣鋪子的概念,不過黃家一直沒轉型成功。黃家有成衣鋪子,主要營業額還是以布料為主。
後來成功的轉型,則是童裝。在外地也帶出了風潮,銷量不錯。
原來的成衣鋪子計劃,便由此擱置了。
沒想到多年以後,江知與手裡有了個成衣鋪子。
百姓們大多買布料回家自己縫製,很少買成衣來穿,主要原因也是價高,捨不得。
閒時把衣裳縫一縫,能省些銅板。
那若是做有錢人的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