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啟朝的第一個夫郎官員,今天踏進了戶部海城清吏司的門。
在他旁邊,是清吏司郎中,一把手之一的謝星珩。
他們倆是夫夫關係。
他們沒有牽手,只是並肩行走,眉眼之間,沒有對未來的憂慮與彷徨,他們雙眼明亮,唇角含笑。
仿佛這不是皇上突如其來的聖旨,而是他們早就期待的未來。
正式進入官場,沒人因為江知與是個美貌夫郎而禮讓,反而感覺自己的權威遭到挑釁,對他的態度不算好。
尤其是過來跟他交接商鋪與產業的小皇商們,更是準備了一籮筐的擠兌話。
但江知與並未見招拆招,而是「逆來順受」了。
他們給什麼東西,江知與就看什麼東西。
缺少就缺少了,他不過問。
不給就不給了,他不強求。
隱瞞就隱瞞了,他不追究。
他今年只熟悉職務。
這個反應,讓一行人的拳頭打到了棉花上,對著他沒法使出別的手段。
有人想要刁難,江知與只說:「我第一次做官,不知道你們這個行為是不是對的,但我想皇上應該會原諒我職務不熟悉,也會欣賞我不懂就問的態度,我可以上奏朝廷,請示一下。」
可以耍小動作,有小心思,但別想騎他頭上撒野。
這個態度明確,他就跟謝星珩做了一對「閒人夫夫」,每天就是看書看帳,沒個正經事。惹出非議陣陣。
十月中旬,新政傳到海城。
明年開始,鹽稅翻倍。
大啟朝的鹽稅已經算進了鹽價裡面,百姓們只要買了鹽,就算交了稅。稅務上漲,就等同於鹽價上漲。
翻倍是什麼概念呢?
官吏從鹽戶那裡收鹽,一斗鹽,十二斤,才十文錢。
過了官府的手,鹽商憑藉鹽引來領鹽,價格十倍漲,是一百文一斗。
從鹽商手裡過,他們賣給百姓,常價是十二文一斤,合算一斗的價格是一百四十四文錢。
戰時本就會漲價。
以楓江百姓逃災去豐州縣為例,豐州縣的鹽價,就從十二文漲到了十五文,合算一斗鹽價為一百八十文。
而李家更是漲到了十八文一斤。
如今翻倍,即使是常價來算,也從十二文錢,漲到了二十四文錢。一鬥合算二百八十八文錢。
這還不算,朝廷湊整,一斗價格三百文錢。
事關百姓民生,能這樣湊整嗎?
誰還記得最初的一斗鹽是什麼價位?才十文錢而已。一文錢都能買一斤多。
年底的海城,一派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