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因素,大家都求多子多福。無需宣傳,就能讓人可勁兒的生。
可這些孩子的成活率是多少?夭折率又是多少?
說個冷血無情的話,想要讓他們做牛做馬,讓牛馬源源不斷,也要給他們合適的生存環境吧?
謝星珩不敢輕易動鹽務,只在精鹽加工完成以後,起草了一封建議書,讓宋原派人,連鹽帶書信,一同捎帶給林庚。
鹽是一朝的稅務頂樑柱,動這一處的利益,需要首肯。
等待回信時,他又跟江知與一起去城內的大小作坊巡視。
一個城市裡,除卻支柱性產業,還能有次要產業,一般產業。
海城的鹽是首要,醃製海產是次要,與醃製海產並列的是茶產業。
這座沿海城市的茶產業很發達,最初是為了海上貿易的茶葉才大片種植,歷經百年,茶園成熟,茶種優勝劣汰,有名茶玉露和仙毫。
另外各類小作坊繁多,各行各業都有涉及。
江知與之前為著滿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又做了扶持。產業很多樣化,但沒形成規模。
謝星珩看著安排,在醃製海產以及茶產這一處,塞進大批軍嫂。
先減輕職工壓力,讓有錢的部門,幫著養一批人。
餘下的人手,他根據原料獲取難易度,往不同的作坊塞人,再提供一些技術支持。
這裡缺人了,就先從茶園裡抽調。人多了,就再做安排。
安排到最後,還有多的人,他再做人員替換,把多餘人力拉去開荒種樹。
再有少量力氣小、身體弱的人,實在沒法子安置了。
謝星珩想了想,讓他們去做海產養殖,反正離海近,換水也方便。
他記得楓江縣就養了很多味鮮肉嫩的淡水魚,這樣子才能滿足權貴需求,不用總是臨時捕撈。
先調些閒著的府兵去挖大水池,引水試養一段時間看看。
養魚不用時時盯著,搭著曬些蝦皮、海帶、紫菜什麼的。
另外,再請人過來教他們編制漁網、漁撈,草鞋、草帽等東西。
漁民都會編制漁網,還會修補。正經去賣,賣不上好價,掙個手工費,搭著送個帽子、草鞋,算算工時,有些人著急用的,就會買。
再有人算算買原料的價格,考慮到做工問題,也能考慮入手成品。
他們的連番安排,讓海城徹底運轉起來,走在街上的人都下意識加快了步伐。
可跟從前的死氣沉沉不一樣,這一次,大家都知道這是他們的希望,他們也看得見效益,都樂在其中。
這個新年,是在忙碌之中度過。
如同中秋節一樣,江知與聯合當地衙門,再召集城內商戶,籌辦了一場元宵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