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
王杏花爽快應聲。
「大嫂,我和弟妹們給你搭把手。」
韓二伯的婆娘崔紅梅的聲音在院裡響起。
「是啊是啊大嫂,一會咱們一起再去屋裡看看,有啥地方沒捯飭好的,咱們妯娌幾個一塊弄,這樣也快點。」
韓五叔的婆娘李菊香出聲說著。
韓四叔的婆娘葛娟是個不愛說話的,卻也對幾個妯娌點頭,表明她和妯娌們回行動一致。
「娘,二嬸四嬸五嬸,這哪裡需要你們動手啊,有我們這些小輩在,也就眨眼功夫,就能將三叔那兩間屋重新再打掃一遍。」
大房長媳吳巧妹說了句。
「那是你奶交給我的事,你就別湊熱鬧了,而且又不是啥重活兒,就是去屋裡看看有哪裡沒拾掇齊整,忙你的去吧。」
王杏花看眼大兒媳,視線挪向幾個妯娌:「還有他二嬸你們,不用給搭把手,我這就去他三叔那兩間屋看一眼,有啥不妥的地方,我會看著弄好。」
說起來,韓副廠長和已逝的髮妻,也就是舒穎三兄妹的媽,蕭雨菲女士很會做人。
這二位自打被組織分配到機械廠工作,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沒少拉拔韓大伯幾兄弟。
如:如每隔數月匯款寄東西到老家。
再如:新國家成立初期,得知城裡哪兒要建廠招工,會第一時間告知老家的親人,同時由韓爺爺給村里鄉親漏句話,好叫鄉親們也去碰碰運氣。
韓副廠長夫妻的做法,無疑令村里鄉親無比感恩。
那可是進城做工人的機會,即便不知道能不能被廠里錄用,但大家卻記下了韓副廠長夫妻這份人情。
不過,相比較跑到省城的工廠碰運氣,老韓家的人和村里鄉親們基本上都選擇前往石磨村所屬的市、縣撞大運。
距離近,回家方便。
說起來,從石磨大隊到其所屬的市確實要比到省城近三四十里路。
農家人沒出過遠門,有機會吃商品糧,又出於安全感考慮,選離家近的地兒,不難理解。
但這不是絕對的。
有的人膽兒大點,覺得省城更有出路,自然就跑省城,根據韓副廠長提供的招工信息,前去報名碰運氣。
總之,韓副廠長夫妻提供的招工信息,讓老韓家早年一下子出了兩個工人,整個石磨村則共出五名。
機會給了,沒被工廠錄用,只能說明自身條件不合適。
鄉親們無人不滿,韓副廠長的兄弟們更不會不滿。
說到這,那就得提提老韓家本在家務農的四兄弟,具體是哪兩個吃上了商品糧。
其中一個是韓二伯,一個是韓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