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成回憶片刻,搖了搖頭:「我沒聽說過這樣的律例,想來也是沒有的,不然當初張成也不會陪著我們一起賣對聯了,讀書人行商賈之事最多就是被人笑話自降身份,還沒聽說過商人後代不能科考的。」
「那就好辦了,二姐夫……你何不試試入股分紅?」
「入股分紅?」張水生,柳二娘子包括繡娘都異口同聲地問道。
這個詞對於他們三人而言,太過新鮮。
吳蔚點了點頭,答道:「想要完成積累,無非就是開源節流,節流不用說了,二姐和二姐夫都是勤儉之人,最主要的還是開源!只要每年的進項比支出的銀子多,就會形成積累,二姐才剛有身孕,待到孩子四歲以後再開蒙即可,這四年你們要爭取讓自己手裡的銀子穩中有升,隨著孩子一年年長大,慢慢積累,完全能供出一個讀書人。這一百兩銀子,我們做一個拆分。拿出二十兩銀子應急,剩下的再分成兩部分,四十兩銀子用來買地雇佃農,剩下的四十兩用來投資,物色一些牢靠的鋪子,拿銀子給他們擴大經營,銀子不用他們還,只約定好每年年底拿分紅,若是店鋪倒閉,要按照比例把銀子折回來。此事必須要經過官府,簽訂文書。即便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店鋪也不要緊,可以先到市集上物色地段不錯的店鋪,買下來再租賃出去,每年拿些租金。平時田地里的收成,留夠自家的口糧,折算出稅費後,剩下的都拿到米莊去賣了換成銀子,不求多……第一年扣除成本能有五兩的進項就好,之後每年比上一年多賺個三五兩,等孩子長到上書院的年紀,家裡要是每年能有五十兩的進項,就完全能做到收支平衡,不會坐吃山空。」
張水生思索片刻,眼中划過一絲精光,他好奇又不解地看著吳蔚,說道:「妹子,這些生財的法子你是怎麼想到的呢?」
吳蔚聞言只是笑笑,感慨地回道:「這哪裡是什麼複雜的辦法,只不過是一般人家就算是想到了也沒有能力去實現的路子罷了。」
對此吳蔚深有感觸,在這個小農經濟的時代,絕大多數家庭的經濟來源都在土裡,農作物的價格低廉,光靠一雙手根本不可能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自己和繡娘就曾過過好長一段時間擔驚受怕的日子,那個時候她們的小家絲毫不具備抵抗意外的能力,再怎麼努力也只是在溫飽上打轉,治個痛經都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