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北面走,濕度越大越陰涼,螞蟥也比南邊多。
這會山霧剛完全散開,濕氣還有些大,路上青草上的露水也沒有蒸發殆盡,防水的褲腿上沾滿了水珠。
趙葉青感覺腳上有些不對,低頭看見鞋面上有一隻螞蟥在拼命往裡鑽,她抬腳用力把它甩飛出去。
還好穿的是皮靴,梆硬的那種。
走了大約半里路,靠近北面周圍相較於南邊,林子裡要暗一些,沒有太多的鳥叫,更多的是蟲子『吱——吱——』的,尖銳且拉長的鳴叫,迴蕩在幽靜的森林裡顯得更為冷清。
趙葉青旁邊有幾棵樹齡近百年的大樹,她覺得有些眼熟,還沒想什麼時候見過的,再往前一看,她有印象了。
前面有一塊難得比較露天的地方,長著一小片香椿樹,這是小時候爺爺帶她來摘椿芽的地方。
果然,人的記憶里,味道是最深刻的。
第18章 椿芽炒雞蛋
這是幾棵老香椿樹了,旁邊也有新枝長出來,上邊長著這個時節的寶藏野菜——椿芽。
一簇簇紅色的椿芽泛著油亮,靠近就能聞到它獨特的香味。
這個和折耳根一樣,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完全吃不來。
不著急採摘椿芽,當務之急是找到松樹。
不過這幾棵香椿樹在這,松樹就不難找了。
香椿喜光照,松樹喜陰但是卻多長在旱地。
沿著香椿樹往北走,果然剛走五分鐘,就看見了一小片松樹,大的七八棵看樣子都有三四十年以上的樹齡,可以割油,但是大多還是十幾年樹齡的小樹。
雖然數量沒有達到預期,不過短時間之內是夠的了。
最近天氣轉暖,正好是能割油的時候。
趙葉青先用柴刀把外面深棕色的老樹皮小心翼翼的割下來,她動作放的慢,儘量不傷到裡面的木質層。
割松油是不太會傷害樹木本身的,只要不每年都逮住一棵樹的松油使勁薅,問題並不大。
把外層的老樹皮刮掉大約25厘米寬的一圈,在正中間用鑿子和錘子鑿出一條豎溝,豎溝的底部開一條縫,把塑料片卡進去。
塑料片底下的樹幹開兩個孔,插進去兩根木棍,把竹筒放在木棍上接住松油。
以上面的豎溝為中間點,左右兩側各鑿出一條溝,形成一個V字,這樣一棵樹就鑿好了。
她見過的一個割松人,一天能割近三百棵樹。
趙葉青忙到下午三點,整整三個小時,才把這八棵樹弄完。
她兩條胳膊已經快抬不起來了。
挨個檢查確定竹筒放穩了,發現第一棵樹的竹筒里已經有了一些油,趙葉青驚喜得雙眼微微睜大,嘴角上揚。
雖然見過別的割松人割油,可這是她自己割出來的,還是會覺得很是神奇。
得趁著還沒天黑趕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