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夜裡握著斯江和斯好的手:「你們放心,阿爺阿娘留給你們的東西,沒給爺叔他們。」斯江哭笑不得地搖頭說自己不要。
「戇小囡,哪能好覅呢?沒點嫁妝,公婆屋裡看勿起儂額!」阿娘氣得嘮叨了半個鐘頭。
景生忙著功課和公司兩手抓,倘若換作一般的年輕人,二十出頭有了這樣的成就,難免會輕飄飄起來。然而因為北武和善讓,景生絲毫不敢懈怠,本科畢業證得有,錢也得繼續掙。北武和他談過的一些話他轉告了符元亮。符元亮激動得好幾個晚上沒睡著,筆記本上洋洋灑灑記滿了感想。
「我們只是恰好遇上了一個黃金時代,搭上了國家飛速發展的道路。但這個發展是暫時的,如果不能在科技上做到世界一流,這輛快車只會越來越慢。現在和其他國家的人相比,我們能吸引投資靠的成本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經營成本低。為了換取先進的產業技術,政府給投資商免費的土地,給他們免稅,甚至打各種擦邊球,吸引一些其他國家不能開設或者會成本很高的工廠。但總有一天,土地越來越值錢,工人工資會越來越高,稅收更不可能總減免,那麼製造業必然會衰退。商人逐利,越是發達國家的商人,越是會追逐利潤最大化。」
「比起國內的競爭者,我們運氣好地有些優勢:信息比其他人更快更多,資源比別人更廣。但是這個優勢同樣也是暫時的,國外的信息、上層的信息只會越來越透明,等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差不多一樣了以後,靠什麼競爭?四重奏這個公司,你是想做三年還是五年還是十年?百年老店?先不要有大志,這是做小企業的忌諱,步子走得太快成不了這個行業的勇士,會變成烈士。考慮三年的發展足夠了,但是這三年裡每一個季度,每一個月,每旬,每周,都要嚴格按照計劃去實施。」
「接加工可以做,怎麼接,接哪個國家的活?你一個上海街道里的小廠,怎麼和廣東浙江江蘇已經做了十年的加工廠去比拼?拼質量還是拼成本?接加工的利潤核算過沒有?比起增加四重奏只剩品牌的銷量,哪一條路更合理?加工單子拿不到尾款的損失能承受嗎?」
「做外銷也可以,目標市場在哪裡?歐美還是日本?還是東南亞?市場研究做過嗎?銷售渠道哪裡來?想參加廣交會也可以,去年春秋兩季的廣交會平均有三萬八千家採購商參展,總成交額是一百億美金,服裝業占多少比例?成交額前十名是什麼公司?專長是什麼?」
「做大不如做專,這是一定的,和做人一個道理,一個人專心致志在自己擅長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三十年,只要他想,肯定能變成專家中的專家,無他,惟手熟爾。」
符元亮向景生坦承,自己看得不夠遠。兩人一拍即合,生產線要擴,工人要招,廠房要買,但是回到最初的目標上來:一心一意做好四重奏這個服裝品牌,內外兼修。
景生在白板上寫下兩個大字,畫了一個又一個圓圈。
「錢」。
「人」。
還是缺錢,還是缺人。
第363章
年怕中秋月怕半,一過了中秋,很快就到了年底,上海又發生了幾件大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