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惻然,屍骨找不到,他二人早有預感,應對之策也已想好,但仍為莫非感到失望。
至於答謝,他更是舉手贊同,於是停了鋤頭,言辭誠懇地說:「幾家好心幫忙,人家不言不語不聲張,咱們可不能裝聾作啞當不知。從前你一個人,年紀小,手頭又拮据,與鄉鄰不往來是理所當然。如今咱們成家了,雖還是住著偏僻,但總歸繞不開村里,好幾家待咱們都是友善的,再有莫叔那裡,更是不能斷了來往。不如開始慢慢走動起來,且咱們手頭也還有幾個活錢,正是回報的時候。」
冬冬說的全然在理,也是莫非所想的。
莫非笑著問:「如何回報呢?在村里時我也想了許多,送錢不合適,送物的話,又該怎麼送?」
冬冬想了想,說:「按心意,送只雞是好的,就怕他們不要。不如趁著中秋,買些月餅,捎幾個雞蛋,再添一、兩樣別的。東西看著不多,還拿得出手,大的小的都能吃上。」
一隻下蛋的雞,在鄉下算得上貴重了,人家幫忙,必然是出於好心,只會覺得出了點微不足道的力氣,不值當收他的雞。而冬冬說的這幾樣,看著不顯眼,送出去很合適。
莫非滿意得不行,這塊石頭算是能放下了。
又說起莫大成,估計此時清查里役已經上門了吧。
他走時特意看過那座小院,辦完了喪事,煙燻火燎人踩腳踏後,烏糟糟的,看著比以往還破敗了,裡頭又是空落落的,估計不到幾百文就能拿下。
莫興旺跟著清萍大哥,真真撿個大便宜。
他想的沒錯。
里役上門,看看眼前的破屋,里外紙錢白幡的痕跡四處可見,腳都不願踏進去。
他在莫興旺家享過魚肉酒菜的招待,揣著二百文的紅紙包,又有趙里長的囑咐在前,最後給整座破院估了個三百文。
從腫眼泡的莫大成手裡接過六兩,連墳山都懶得上去看,聽莫清萍一五一十報著喪事花銷,核計四兩銀錢,點頭就認了。
最後莫興旺拿二十一兩買下二畝下田,三畝中田,花三百文拿下牛德寶的舊院,抵掉喪事開銷,實際只出十七兩銀錢,哪個不說他賺大了?
里役酒酣飯飽被牛車搖擺著送走,莫興旺雖掏空家底卻也心滿意足。
且不論莫大成夫妻是如何湊齊六兩,又是如何心如刀割的,這一家子在村里徹底蔫了。
回到北山腳的現在,莫非又說起莫清澄那未出世的娃兒,冬冬也感到惋惜不已。
「說起來,莫叔家看著人多,細算算,孫輩委實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