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也是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不敢輕舉妄動。
農學研究院離裴家的田莊並不算遠,算不上是皇帝特意安排,但也是有意無意就這樣做了。
雖然裴清把招人的事說完之後,對於農學的事就再也沒有開過口,可農學研究院離近點,萬一又能刺激裴清想起點什麼來,那就賺大了。
至於說想不起什麼,那也沒事,想不起就想不起嘛。
農學研究院招納的人到了,裴清還挺好奇這個時代的對於農業的研究是怎麼樣的,不過考慮到自己水平也不高,裴清也不想過去打擾什麼。
只是裴清不想,司農寺卿還是想聽聽裴清的想法,畢竟育種和輪套間作都是裴清提出來。
第62章
拗不過司農寺卿的邀請,裴清還是去了農學研究院一趟。
應召而來的人還不少,以至於農學研究院內都快住滿了,這麼多擅長農學或者說擅長種田的人湊在一起,免不了就要談論些農事。
在場的人都不知道,在他們討論的時候,其實旁邊有人正在記錄他們說話的內容,從而判斷他們對農事的了解。
有些老農一開口就是當地的鄉土話,其他人都聽不太懂,好在這些人被送過來的時候,官府已經提前想到了這一點。
畢竟對方又不識字不會寫字,要是連說話別人都聽不懂,那推薦他們過去也沒什麼用,於是跟著這些老農一起來的還有各地的翻譯,對於土話官話都精通,還能寫字。
只不過這些老農在議論中想要備受人注意的話,必然是要自身農學知識紮實,不然在場這麼多人,他說話還要旁人再翻譯一,不少人都不願意費這個勁,畢竟其他人說的話也很重要。
李兆林被親朋好友催著趕著過來,一開始還有些不樂意,可在農學研究院多待了幾天,如魚得水,異常痛快。
平時他想找人討論一下農學,都找不到幾個人,就算有人願意和他討論,可水平不夠,只能聽著他說,輪到對方的時候,不是說不出幾句話,就是錯漏百出。
其實這個錯漏百出也是相對而言,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方說得其實很有道理,可在李兆林看來,那就是處處漏洞,聽多了反而拉低自身水平。
可這農學研究院擅長農學的人太多了,水平比他高的還不少,哪怕有的老農自身整理的知識不多,可經驗異常豐富,也能和他說的有來有往,甚至還給他補充了一些學識上的空白,這一趟是真沒白來。
裴清到的時候,李兆林一眼就注意到了他,原因無他,裴清看起來實在是太年輕了,而且他身上並沒有種過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