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諷刺,詩聖都不算賢才了。
李長安還順便又了解了一點李林甫的“才華”,發現這位宰相有一個外號叫做“弄獐宰相”,來源是李林甫給人寫祝詞的時候把“弄璋之慶”寫成了“弄獐之慶”,璋是寶玉,獐是野生動物,而且這種寫錯字和認錯字的事情李林甫還不止做過一次,這位才華“遠超”杜甫的宰相連字都認不全。
不過名氣倒是可以掩蓋一些東西。比如李長安實際上是打算走後門把沈初塞進去的,但是她又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沈初是走了後門才考上科舉的,所以名氣就是最好的掩蓋方式。
她知道李林甫根本不在乎名氣大小,可別人不知道啊。沈初名氣大考上科舉,別人也只會以為他是憑藉自己的才華考上的,沈初一路順風順水青雲直上,別人也只會以為沈初名氣大受到上官的賞識。
說到底,李長安和沈初與武惠妃和李林甫沒什麼不一樣的,都是靠裙帶關係把對方扶植高位,然後再藉此扶植其他黨羽。
只是李長安打算給這個不太正直的事情披上一層光輝正義的掩蓋罷了。
“老師你就一擲千金幫扶弱小就行,錢的事情不用你擔心,你只管把自己‘玉面孟嘗’的名號打出來。”李長安笑吟吟道。
玉面孟嘗?沈初眼皮跳了跳,畫風一下子從唐詩三百首蹦到水滸傳了?
“一擲千金?你如何弄到那麼多錢財?”玉面孟嘗沈初揉揉額角,強迫自己忽略那個中二稱號。
李長安笑嘻嘻看著沈初:“我記得老師會炒茶?”
沈初的確會炒茶,他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都不重,他自己又沒有成家,上無父母下無兒女,閒暇時間很多,自然就有了不少附庸風雅的愛好。
每年二月末至三月初,沈初都會同三五老友一起奔赴雲南四川親自摘茶炒茶品茶,制出的茶葉品相不說多好,可勝在親手揉炒,其中樂趣不足為外人道也。
李長安還是收到了沈初送的一罐青城雪芽,才知道自己老師還有這麼一門手藝的。
大唐已經開始流行煮茶了,只是這個時候的茶湯味道比較奇妙。在大唐,沒有喝茶只有吃茶,這個吃茶是字面意義上的吃,把茶葉碾成粉末,放到爐中蒸煮,裡面再加上鹽、花椒胡椒、羊奶等配料,一直煮到糊糊狀,然後就能盛出來開始吃茶了。
李長安曾吃過一回,一口下去差點當場吐出來,也不知道那些文人墨客和僧侶道士是怎麼做到津津有味地品茶的。
“你想賣茶?”沈初猜到了李長安的想法。
“茶與茶可不一樣。”
李長安胸有成竹:“老師,我們要相信祖宗嚴選,那可是老祖宗們經過一千三百年的琢磨才把茶湯改進成茶水的。大唐人也長了舌頭,我相信他們能喝出來茶水和茶湯哪個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