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以後若用不著從國庫里往外掏賑災銀糧,他豈不是又少了一處能撈錢的地兒,單指著那些窮鄉僻壤之地的知府進貢,一年到頭能有多少?還不夠他聽曲打賞淸倌兒的呢。
一想到這,他又逼近了一步,神色凝重道:「父皇,賑災不是兒戲,兒臣請您慎重決策。」
謝見君在一旁安安靜靜地聽著,他知曉三皇子的性子,不想去招惹他,更不願讓他將矛頭對準自己,又明白他和太子兩方持對立意見,不過是拿著此事兒叫板博弈,未必有幾分是為百姓著想,遂攏袖立在一旁,默不吭聲等著崇文帝決斷。
崇文帝就沒有這麼平和的心態,他近日總覺得煩躁不堪,心中似是有一團火猛烈地燃燒著,三皇子和太子的幾句鬥嘴,猶如一勺滾燙的熱油澆在這把火上,燃起了滔天的火浪。他將茶盞重重地擱放在龍案上,「文宣,你聽了這麼一會兒,來說說你的想法。」
冷不丁被崇文帝點名,師文宣往左一步出列,「微臣以為,左丞所提之二策,意在賑災,尚可。」移民就粟和豐盈倉的事兒,昨個兒他已經同謝見君商議過,奏章的措辭也是經他之手批改的,他自是首肯心折,但三皇子的面子不可不給,故而說道:「三皇子有此顧慮,尚在情理之中,但此顧慮並非無解,只肖得嚴格規範負責豐盈倉的官員選拔,並加強對豐盈倉的運作管理,便能緩解此弊端。」
「嗯……」崇文帝應聲。他招招手,喚來跟前服侍的李公公,「老七動身了嗎?」
「回陛下,七皇子今早已攜諸位賑災大臣,還有五萬石糧草出發往欽南去了。」李公公言道。
崇文帝沉吟片刻,「傳詔給欽南知府,命他即刻將受災百姓暫時遷往皖都和汀州,待明年麥收之後再遷回本地。」
「是……」李公公領了差事兒就要走,剛行兩步就被叫住,「再給老七傳封詔書,讓他在欽南監督著,待把豐盈倉建成再回來。」
崇文帝既出此言,就是認可了謝見君的提議。
謝見君聞之,心中大喜,他原以為方才受三皇子百般阻撓,豐盈倉一事兒定然會被擱置,沒成想這皇帝雖薄情多疑,但勝在明事理,曉輕重。
然他並不知道的是,崇文帝之所以答應得這麼痛快,其實是因為奏章中提到建豐盈倉不需動用國庫,這自個兒不用掏錢,還能占個仁政愛民的好名聲,此等善事,何樂而不為?
————
口諭一傳,幾家歡喜幾家愁。
三皇子失了賑災這塊大肥肉,又被太子在殿前壓了一頭,勉勉強強忍到崇文帝起身回了後殿,便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太子見他氣急敗壞,嘴角的笑意壓都壓不住,出了尚書房還抿嘴直樂呵。
師文宣好心提醒,「殿下切莫鬆懈,三皇子吃了這麼大的暗虧,想必不會善罷甘休,殿下要小心他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