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 是項目上保薦人的一個 VP。VP 可以不做事,但是微信一定是秒回的。果然,Dav 立刻回覆:“徐總,沒問題,我們立刻安排!”附加兩個奮鬥表情包。拍完客戶的馬屁,他又馬不停蹄地艾特了群里的各個中介:“九點半上 call,各位有問題嗎?”
喬安也是不幸被艾特的人之一。九點半上 call ——那不就是半小時之後?她心裡警鈴大震,本來還有三分睡意,此時也煙消雲散。但問題是:有什麼可討論的?一大早起來,線上赴什麼鴻門宴!
她耐住心裡的一陣不爽,手指滑動,順著聊天記錄往下翻了翻,發現本所的同事已經回復了:九點半有衝突,能不能改到十點?
然後在各種微信默認表情包的簇擁下,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會就定在了十點。這個項目美其名曰暴風項目,特點是每周有各種各樣的會議,屁大點事就全體上 Call,沒有一兩個小時絕不下 call。喬安長嘆一聲,往下翻了翻聯繫人,找到了項目上幫忙的 junior 丹妮。
“丹小妮兒,群里的消息看到沒?十點的 call 別忘了撥入哈。我這次會撥入發言,但是以後再有類似的例會就要指著你了哈~”
喬安把微信發了出去,果不其然沒有收到丹妮的回覆。大早上的,誰樂意收到這樣的微信呢?喬安也曾想做一個善解人意溫暖人心的中層律師。但是真的上手了才發現這個實施難度和相關收益根本不成正比。畢竟在這個市場上,大到公司和中介,小到每個團隊內部的人員配置,人際關係似乎一言以蔽之:逼和被逼的關係。
客戶逼投行,投行逼律師。老闆逼 senior,senior 逼 junior,一整個鏈條井然有序。
喬安沒有等到丹妮的回覆,還停留在微信界面上,屏幕一黑,是老闆謝莉的微信語音打了進來。喬安心裡一沉,想著自己逼 junior 還沒成功,頭頂上老闆的壓力就來了。
喬安做了個深呼吸,接起了這個電話。
“喂,謝莉——”
招呼沒打完,謝莉就已經十萬火急地講上了:“喬安啊,有一個新的項目,下周啟動,時間表看是明年交表的。你這邊沒問題吧?沒問題的話我把你放上了…”
這個語氣其實也沒有給喬安拒絕的機會,更何況現在已經九月中,就算是明年交表也已經非常緊張了。如果是年初交表的話,免不了又是一場惡戰。喬安心裡一萬個不情願,嘴裡只能嗯嗯啊啊地答應了。忍不住好奇心,又問: “咱們寫書嗎?”
“寫書!”謝莉的聲音總是輕快的,但是喬安能聽出她的焦慮。畢竟他們現在人手不多,也沒有招人的名額,寫書的項目工作量又很重,新的項目只能靠不斷擠壓目前組裡這幾個人的剩餘勞動力。謝莉是在海外讀書回來的,多年浸淫資本市場,說起話來中英夾雜,語速又快,噼里啪啦的,簡直是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個項目我知道你很辛苦。你儘量讓丹妮多做一點,工作就是最好的培訓嘛——所謂'on job training'啦。你記得提醒她,時間不要記得太誇張,我們要注重成本管理。像上次那個實習生,寫個風險因素風險因素是招股書章節之一,內容變是公司、公司所在行業、所在市場、地域以及和上市發行等相關的風險。風險因素章節內容比較標準,相較於其他章節,撰寫所需時間較少。初稿花了三十多個小時。這個可不行啊。律師行業按照小時計費,能夠產生收益的時間叫做“billable hours”。在傳統的律師行,律師費就是每小時費率 xbillable hours 的總數。但是在資本市場領域,律師往往對客戶收取一個整體費用(flat fee),不按照小時計費。儘管如此,律師事務所內部依然按照傳統的 billable hours 來看律師的工作時長,甚至和獎金掛鉤。在很多律所,往往還會看合伙人收入和律師工作時長比例,以此考核合伙人產生收入的能力。因此,在部分律所的資本市場部門,合伙人會明示或者暗示手下的律師少記時間,減少成本。這樣會顯得合伙人產生收入的效率高。當然,因為律師本人的獎金和 billable hours 掛鉤,所以這往往會成為律師和合伙人之間的矛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