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收成好,所付出的努力帶著肉眼可見的收穫,也讓黎姐的腰背挺直了不少。
何盡幫著黎姐收了兩天的玉米,卻還只是收了一半多。
這不是什麼輕鬆事,不管是收玉米還是割稻子,都是辛苦活。
尤其這炎熱的三伏天,不消片刻就曬的受不了了。
哪怕是何盡,後脖子也被曬的紅通通一片,兩側肩膀更是被背簍帶子勒出了一道紫紅色的傷。
黎姐心裡過意不去,想讓何盡別去了。
但就剩了這麼點活兒,沒理由半途而廢。
黎姐勸不動他,就把自家地里種的菜天天往何盡家裡送,多的那些菜葉都蔫了何盡也沒吃完。
此刻夕陽西下,正是農家人幹完活回家的時候。
絢麗的晚霞鋪灑在大片大片的稻田上,迎面吹來的風散去了一絲蟬鳴的燥熱。
挽著褲腿背著鋤頭的老人各自在夕陽下拉長了影子回家。
獨自回到家門口的何盡也放下了背簍和手上的鐮刀,轉身看向那最後一點橙黃色的光沉進了遠山,他又看向了那條通往村外的路。
雞鳴狗叫,各家各戶都升起了炊煙,光線昏暗,那條路也慢慢入了夜。
何盡就這樣看了很久,他獨自坐在門口,直到自己的影子被黑夜帶走。
不知道什麼時候醒過來的3344也陪著何盡看著村口那條路。
它覺得現在的何盡就像一個等不到任何人回家的留守老人。
這就是何盡可窺見的晚年生活。
在送走村里所有的老人之後,他就會像現在這樣,孤零零地坐在門口,望著前面那條空蕩蕩的路。
到了那時,沒有雞鳴狗叫,沒有裊裊炊煙,四周雜草叢生,破瓦爛屋,只有坎坷不平的泥地,還有村口那棵隨著時間慢慢死去的老槐樹。
不過好在他有了呂錦譽。
還好,他有了呂錦譽。
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在歲月的掩埋下,逐漸死去的小河村也有了一條通往外界的路。
看似微不足道的呂錦譽就像一座堅固又華麗的橋樑。
只要呂錦譽還活著一天,他所帶來的就永遠不止眼下所看到的。
就像他五彩斑斕的蠟筆畫,每一個地方都能被書寫,被創造。
何盡在門口坐了很久,久到萬籟俱靜,家家戶戶都熄了燈,進入了深沉靜謐的夜。
他忽然站起來,背著背簍下了玉米地。
睡不著,吃不下。
不如找點事干。
3344看著獨自在地里掰玉米的何盡,輕聲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