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眘鄭重地點點頭,隨即又握緊拳頭,反對道:「兒子……我才不會讓那小子再有機會登基,不——我不會讓他有機會出生!真是氣死我也,這個不孝子!」
趙眘在那兒咬牙切齒了片刻,隨即又抬起頭,繼續向韓世忠請教:「韓將軍,既然蒙古會是我大宋未來的勁敵,那如果我們這次北伐成功,您覺得我們是否有機會將蒙古人先行斬殺?」
「不無可能。」韓世忠微笑起來,「不過斬盡殺絕並非良策。若建國公有此雄心,倒也可以效仿唐太宗。蒙古此時尚未立國,成吉思汗也還未出生。若能早日收服蒙古人心,將這『上帝之鞭』收為己用,到那時候,大宋疆域又何止中原,甚至還能劍指那個歐、歐……」
「歐洲。」
「對,歐洲!」
聽完韓世忠的諄諄教誨,少年趙眘目光灼灼,摩拳擦掌。此刻,一個偉大的計劃就此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那麼說回北伐——到了此時,主戰派的元老們逐漸去世、凋零,如虞允文、張浚、葉衡等,早已作古。辛棄疾雖賦閒在家,但因其堅定的抗戰主張,以及曾有過金戈鐵馬的實戰經驗,受到人們擁戴。
此時,辛棄疾儼然成為了沒有職銜的主戰領袖。正如朱熹的門生黃榦所言:「明公以果毅之資,剛大之氣,真一世之雄也。」辛棄疾的威望令韓侂胄對他不敢等閒視之,他想要利用辛棄疾來鞏固自己的權柄,進而實現他的野心。】
【儘管辛棄疾對韓侂胄素無好感,但在北伐這件事上,他還是堅定地站在韓侂胄陣營。辛棄疾在赴任前,於浙東與陸游結識。陸游雖然年長辛棄疾十五歲,但在早婚早育的古代,他們其實算是兩代人。與辛棄疾一樣,兩人都是頑固的主戰派,且都於詩詞有所造詣,雖未見面,但他們其實早已互相傾慕。
得知辛棄疾即將參與北伐,年邁的陸遊興奮不已。他雖不能親臨戰場指揮殺敵,但由自己的朋友實現北伐宏願,也足以讓其感到欣慰。懷著激動的心情,陸游作了一首24句168字的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為其送行。
詩中,他先是稱讚辛棄疾政治才能:「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歷史上的名相管仲和蕭何,在辛棄疾面前也甘拜下風,隨後又極言祝福辛棄疾北伐成功,希望好友所向披靡:「天山掛旆或少須,先挽銀河洗嵩華」。
但正如陸游對辛棄疾的了解和認同,韓侂胄也對辛棄疾資歷深厚、威望高俊、性格倔強、難以駕馭的特點認知清晰。有才惹人妒,小心眼的韓侂胄並不想讓辛棄疾搶走他的風頭和功勞,所以在簡單利用完辛棄疾後,甚至還沒等北伐開始,他便迫不及待地過河拆橋,在宋寧宗面前多次進讒言。
恰在這時,辛棄疾推薦過的一位官員犯了罪,韓侂胄抓住機會,找了藉口將辛棄疾連坐,追究他舉薦不當。可憐的辛棄疾滿腔熱血還未一展抱負,便被降官貶職,遷任隆興知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