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喜的是,至少康熙和十三中間的芥蒂仿佛已經消除了,他重新回到了從前被康熙看重的日子,十公主也得到了皇父幾分側目。
只要他爭氣,十三想,也許就能把額娘託付給他的小妹妹留下來。就如同幾個哥哥的女兒們,嫁去的蒙古的有一大半,卻也得恩旨留下了不少,他有兩個妹妹,應當至少也能留一個在身邊吧。
如今的朝堂幾方勢力都在不停地角力搏鬥,但四爺和太子卻很默契地彼此留了餘地,他們都知道對方並沒有對付自己的意思。
太子對八爺卻沒有那麼溫柔了,原先大阿哥對他的挑釁背後不少都有八爺的影子,八爺手下的人馬正是那一幫最反對太子的朝臣,何況太子心知康熙對八爺的忌憚,便如皇父所願地,幾乎是以自毀的方式和八爺鬥了起來。
外頭風雲變幻,圓明園裡也不復以往安生,不知是不是溫恪公主難產而亡的消息嚇到了李氏,並且非常巧合的是,與溫恪公主同一年嫁去蒙古科爾沁的,大阿哥的長女,也在翻了年後因病去世了。
她為了女兒的婚事懇切地來信求見寶月,大約是四爺自去歲以來還算稱手的緣故,康熙聽說四爺只有一個病弱的女兒,特下了恩旨許四爺的大格格自行發嫁。
寶月便索性請她到園子裡來陪女兒和兒子小住一段日子,這麼多年了,她倒不至於還信不過四爺。何況他如今忙於朝政,每日從九洲清晏起來便往暢春園去,從暢春園回來就到九洲清晏躺下,他得多麼有精力,才能在朝政和陪她之餘還有別的想頭。
李氏自然是欣喜若狂地答應了,她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平日一起在背後暗罵側福晉讓她們在府里守活寡關禁閉的姐妹,並很懂事地只帶了兩個丫頭來,以表明自己並無掀風起浪的意思。
方到了圓明園裡,剛被葉嬤嬤領著人在曲院風荷安頓下來,得知大格格和弘昀都在前面一院之隔的碧桐書院讀書,便忙不迭地先來拜見寶月。
「多謝側福晉體貼,安排我在書院後的院子裡住著,妾實在是感激不盡。」李氏甫一被瑪瑙引著坐下,便朝寶月道。
寶月「啊」了一聲,仿佛才想起來,她誠實道,「大約是孫嬤嬤安排的,我並不管這事。」
「我看你信上說是為了大格格的婚事?大格格不曾知會你嗎?萬歲已許了大格格婚嫁自便,只是四爺的意思是依照萬歲公主們的例子留到17歲,如今還有幾年,留在身邊不好嗎,你何必著急。」
寶月是不大理解李氏的,才十四五歲的姑娘,何必急匆匆地把她嫁出去。
見寶月開門見山,李氏便也不客套了,她緊緊揪著手中的帕子,心一橫便說了實話,「實在不是我不想留,我辛苦養大的孩子,大格格身子又嬌弱,怎麼會想她早早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