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霽一邊回應地比劃著名手語,一邊解釋:「我跟她說我叫明霽,她跟我問好,說很高興今天能去研學,還說,她會很乖很聽話。」
明霽頓了頓,又說:「我之前看過一部關於聾啞人的紀錄片,學了一些簡單的手語,會的不多。」
何嶼渡對上他風輕雲淡的模樣,驚訝得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的男朋友,到底還有什麼驚喜在等著他去發掘啊?
而此時的升旗台上,徐庭芳結束了講話,學生們熱烈地鼓起掌來。
何嶼渡還沒回過神,徐青雲提醒他:「小何老師,徐校長說『歡迎你上台講兩句』。」
何嶼渡抬眼,就對上孩子們好奇地看過來的眼神。
他壓下心裡的驚喜感,往升旗台上去。
在升旗台上站定,何嶼渡看向下面的學生。
「同學們好,我是今天帶你們去菩提寺研學的何老師。」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在《荀子·勸學》里有這樣一句話,『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意思是寶玉藏在山中,連山上的草木都顯得光澤滋潤,珍珠產於深淵,連高岸邊的土石也顯得不乾枯。當一個地方有了出眾人或者是事物時,就會為這個地方增添光彩。菩提寺便是在山之玉,也是這顆在淵之珠。」
「文化鑄魂,潤物無聲。歷史文物不是靜止的存在,它是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的一條支流,從中我們可以看見浩蕩長風,可以聽見鼓角爭鳴,可以感受到歷史和文化脈動。」
何嶼渡慢慢道:「今天的研學之旅,我帶同學們去看、去聽,去感受。」
台下掌聲雷動,明霽看著台上的何嶼渡,眼神溫柔。
菩提寺是樾山的在山之玉。
而何嶼渡是他眼中的那塊寶玉,那顆珍珠。
他就那麼站在那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孩子們整齊地排好路隊,跟著班主任老師前行。
明霽牽著陳知意,用手語跟她比劃了一句:「累了就跟我說,我抱你。」
陳知意笑著點點頭。
何嶼渡留心看了眼6.1班的孩子們,視線從一張張陌生的臉上掠過,然後看向了徐青雲。
「徐老師,怎麼沒看到應無瀾?」
「應無瀾請假了。」徐青雲解釋道,「昨天下午應奶奶上山,摔了一跤,送去了醫院,應無瀾跟著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