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嶼渡心頭一跳:「昨天下午什麼時候的事?」
他們去應家的時候應奶奶還在縫衣服,怎麼會上山,又怎麼會摔倒……
明霽聞言,眼中划過一抹凝重:「應奶奶摔傷得嚴重嗎?」
「聽說是髖關節骨折。」徐青雲嘆了口氣,「還不知道現在情況怎麼樣。」
班上有個學生家就住在應家附近,昨天家裡人幫忙送了應奶奶去醫院,現在那個學生的父母還在醫院陪著應無瀾,不然就應無瀾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怎麼能照顧得過來。
【作者有話說】
「著迷於你眼睛,銀河有跡可循。」——郭頂《水星記》
第49章 我有男朋友了
知道應奶奶出事,何嶼渡上山路上一路都很沉默。
到了菩提寺,他才調整好情緒,投入到研學講課中去。
光是介紹歷史,自然是枯燥的,所以何嶼渡更多地給孩子們介紹了斜撐、各種精美的雕刻所呈現出來的故事還有壁畫。
栩栩如生的斜撐和生動有趣的講解仿佛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中,孩子們聽得認真極了,當遇到感興趣的或者是沒聽明白的地方,還會舉手提問。
「小何老師,我們頭頂上這個圓圓的窟窿是什麼啊?」
「這是藻井。」何嶼渡順著他指的方向抬眼一看,「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天花板。」
何嶼渡突然想起了應家的土牆房,可能對於很多樾山的孩子而言,他們連什麼是天花板都不知道。他們抬眼看到的房頂,要麼是一層鋪在瓦片下的塑料紙,要麼是木板架起來隔層,堆放著家裡的各種雜物……
「天花板是用來遮擋建築內部的頂部結構的。我們的房子有的是用粘性好的黃土搭配碎麥秸,加水調和,用夯錘砸實夯平以後砌牆蓋房;有的是用磚和水泥砌成,有的是用鋼筋混凝土建成。為了讓屋內的頂部看起來更美觀,也為了遮擋一些電線或者是隔音隔熱,就有了天花板的存在。」
何嶼渡道:「只有像我們頭頂這種,呈現出窟窿形狀的天花板才能被稱為藻井。因為它的頂棚向上,凹進的形狀像井,四壁都裝飾有藻飾花紋,所以叫做『藻井』。」
有人好奇地問:「小何老師,古時候的房子都有這麼漂亮的藻井嗎?」
另一個學生忍不住小聲反駁:「肯定是有錢人家的房子才能修這麼漂亮的藻井呀!」
何嶼渡搖搖頭:「古代有很嚴格的等級規定,只有神佛、皇家才能用藻井的設計。所以藻井一般會在寺廟的主要殿宇或者是宮殿帝王寶座的上方出現。」
「《敕勒歌》里寫『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古時候人們都信奉天圓地方,你們看這個藻井,內圓外方,這就象徵著天。」
今天的菩提寺迎來了一些遊客,是結伴同行的六個年輕人,有男有女。他們幾個年輕人剛到菩提寺就遇到了研學的學生們,饒有興致地跟著學生們一起從大殿外的斜撐,逛到了主殿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