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住到這,豈能得了,那不得給蔡蘭和秦歧玉創造天然可以商量怎麼返回秦國的。
蔡蘭一連跟著秦歧玉好幾天,好幾次精神恍惚,他親眼目睹褚時英知道秦岐玉身份後,矜持了幾天,就又故態復萌,指使著秦岐玉幹這干那。
然後他老秦家的公子,就真乖乖聽話去干。
這還不止,秦岐玉精心伺候褚卜,對庶人分外友好。
有農人求助春耕之事,他特意請來擅長農事的士子指教。
而對農事,褚家一家個頂個上心,就見全家上陣,親自下地,就連秦岐玉的夫人褚時英都二話不說跳進農田,他家公子更是弄得一身泥土,狼狽不堪。
蔡蘭在布帛上寫下幾筆,幽幽嘆口氣,想想國內整日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公子們,他再嘆一口氣,比不了啊。
就這樣,地里的莊稼從冒綠點的小芽,茁壯成長到了小腿高,蔡蘭覺得,他是時候該返回秦國了。
種種所見所聞,對秦岐玉的考察,他早就托褚家商隊給送回秦國了,要不要換質子,便讓王來決定吧。
對,還有褚商,他這才知道,進秦國的褚商是褚時英的商隊,哎,國內公子拿什麼比?
走得時候,不用他說,秦岐玉便親自為他準備了單獨的飯食,他愛吃的軟乎烙餅、不廢牙的肉乾、鹹魚干,還有滿滿一桶的肉醬。
褚時英則因他歸秦國,讓剛剛回來休息沒多久的健,再次領著商隊出發了。
這次健除了護送蔡蘭,另有開闢新商路的任務,原本通往呂國和陳國的商路是和褚哲的東褚商通用的,但褚時英覺得兩家走同一條商路只會分薄利益,不如開闢新商路。
且因有呂秀和高子圭等士子,傾情贊助他們往來鄭國鄲陽城的路線,大大降低了開闢新商路的難度。
這些士子來一次鄲陽城跋山涉水也不容易,定不能參加完秦歧玉大婚,次日就走。
他們在褚卜小院旁的農家借住,還能借著和秦歧玉的關係,光明正大出入褚卜小院,向褚卜詢問知識,一待便待到了現在。
在得知商隊要開闢商路後,他們商量了一番,覺得是時候該去他國遊歷了,不如跟著商隊一起走,便向秦歧玉提了告別。
秦歧玉自是毫不吝嗇,給每位士子都準備了膳食,士子們沒有推脫來自好友的食物,紛紛向秦歧玉道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