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蘭臉色驟變,公子、公主們紛紛拍桌起身,怒道:「鳥,爾等庶子,膽敢詛咒曾大父!」
「其心可誅!」
「果然是在鄭國長大的公子,狼子野心,根本養不熟!」
任眾多王孫辱罵,秦岐玉巋然不動,他將雪綢交給瑟瑟發抖的內侍,「玉之文章,太長,便不一一贅讀了。」
「玉在其後寫了改進之法,秦應改法度,讓治災與賑災兩相併行,賑災救急,只需保證災民活著,而後治災過程中,以糧代工,保證災民餓不死。」
蔡蘭接到雪綢,一目十行讀之,越讀手便越抖,秦岐玉坦然回望。
這篇文章,他就不是寫給這些王孫們看的,以他們的眼光和心性,他們看不出這篇文章背後的深意。
沒看見蔡蘭只聽了個開頭,就面色巨變了嗎,這篇文章,他是給老秦王看的。
他寫得,就是老秦王駕崩時,千里之外犯渭水水患,因官員無暇奔波,均不見蹤跡,來咸陽祭拜,導致渭水河畔餓殍無數,萬人喪命!
蔡蘭捲起秦岐玉的雪綢放在寬袖中,又命內侍拿好他左右兩側的文章,方道:「今日考校到此結束,諸王孫名次,待我進宮稟告王上而後定奪!」
所有公子、公主起身道:「送蔡老——」
蔡蘭走到秦岐玉身邊,深深看了他一眼,帶著內侍和在屋中奮筆疾書,記個不停地長史入宮求見老秦王。
樹立在王宮內的銅人,肅殺的注視著蔡蘭來到老秦王的東殿。
老秦王接過蔡蘭遞來的雪綢,細細觀之,又將太子給叫了過來。
他沒有半點被訓斥說自己死後,該法令會導致災民死去的不快,反而哈哈大笑,指著雪綢道:「這小子竟然是站在儲君的立場上看待問題。」
「他將這篇文章寫出來,是要讓我看到,他若為儲君,公允公正,一切為國為民。」
大笑後,他讓蔡蘭將雪綢遞給安定君,他道:「秦阿,你且看看你的兒子玉,你乃我秦國儲君,行事應如他般公允,便是我錯了,也該指出來,要讓你某個兒子為質,你更不該來找我求情。」
安定君慚愧不已,他心胸跟他的身材一樣寬廣,根本沒有老秦王誇讚秦岐玉,貶低他的不喜,反思道:「是兒不是,兒已下令,選誰去鄭國為質,後院諸人不得多言。」
老秦王滿意頷首,他對秦岐玉的期待又被拉高了,還不夠,還不夠,讓他看看,秦岐玉還有什麼本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