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歧玉一個下壓的手勢,便讓想幫他說話的大臣們閉嘴了,他們屏住呼吸,看秦歧玉站起,走到安定君面前挺立。
兩相對視,他道:「您當然要叫他回來,他得回來送曾大父一程。」
他會怕公子媳,那個腦子裡只有領兵打仗的曾經的手下敗將?
「滾!」安定君氣道,「你給我滾。」
秦歧玉道:「滾可以,但我反對人殉。」
安定君氣都要上不來了,重臣們連忙安撫,這剛送走老秦王,可不能再送走安定君。
便有人說:「此事押後再議吧。」
安定君擺手,秦歧玉轉身便走,半點不留戀。
他出宮後,沒回家中,先去了門客所在之地,眾人紛紛獻策。
而他這一反對,讓原本平靜的朝堂掀起大浪,這人殉制度,是改廢除了。
它太過陳舊,太過不人道。
臣子互相拜訪,商議此事。
可也有朝中老人,固執已見,認為就該施行人殉,祖制一點都不能動,他們恐懼變化。
在家中等待死亡的蔡蘭,久等宮中人不到,而後方才知道,原來秦歧玉開始反對人殉了。
他恍惚又欣喜,喜得不是他自己可以不用死了,他都這麼大歲數了,不懼死亡,他喜得是秦國未來有秦歧玉,不用再擔心了。
次日,新君上任,安定君成為新秦王,他再次提出祖制,讓眾人陪伴老秦王下葬。
秦歧玉再次上書,表明自己反對人殉。
同時,不像昨日那般他自己一人對扛新秦王,在他出言後,朝中眾臣,紛紛發言支持。
朝中老人反對,兩方人吵得不可開交。
新君的第一次朝會,便在一片混亂中落下帷幕,同時咸陽城知道了朝會鬧劇,引眾人議論。
第二次朝會,同樣的狀況發生,不一樣的是秦歧玉換了策略,那些要保留祖制說要人殉的人,不如他們跟著老秦王一起去?
秦歧玉道:「爾等這麼擔憂曾大父路上孤單,不如也跟著一起活葬。」
眾人面色一變,拒絕道:「我等乃朝中大臣,身負要職,多有不便。」
他冷笑:「所以你們不敢去,卻要要求內侍們和蔡公去活葬?怎麼,你們認為自己比蔡公都重要?別擔心你們的職務,多得是人可以替代你們。」
「還有,」他話鋒一轉,直視已經換上國君服飾的安定君,說道,「親父乃是曾大父親子,是否也要跟著一起活葬?我亦乃曾大父之孫,我兒崢兒乃是曾大父最喜愛的小小孫,不應該一同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