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衛一擁而上,用刀鞘去抽打何十三,何十三被踢倒在地,仍然對圍觀的百姓嚷道:「登聞鼓不是申冤用的嗎?難道涉及太后和聖人,就不能敲了嗎?還是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就是騙我們的!」
百姓目瞪口呆,其餘天威軍少年也涌了上來,口中紛紛喊著冤枉,手中拿起鼓槌敲了起來,一個人被打倒在地,另一個人繼續拿起鼓槌敲,登聞鼓前,灑滿一地熱血,少年人不顧生死,前赴後繼,猶如他們的兄長六年前在落雁嶺,明知必死無疑,卻一個個,舉起刀劍,縱馬向突厥人的鐵蹄發起衝鋒。
-
蓬萊殿裡,太后端坐在珠簾後,一言不發聽著此起彼伏的鼓點聲,左監門衛戰戰兢兢地和她匯報著:「都是些十二三歲的頑童,打不跑,嚇不跑,臣已經將他們全部關押起來了,但還是有聞訊而來的頑童趕來敲響登聞鼓,臣以為,他們妄議君上,不如殺一批,以儆效尤。」
太后神情冷淡:「你是說,殺十二三歲的孩子?」
「但他們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先關著吧。」太后疲憊道:「來一個關一個,總有來完的那天。」
左監門衛答了聲「諾」,然後又道:「這些頑童擅敲登聞鼓,敗壞太后與聖人名聲,臣以為,應先派金吾衛守衛登聞鼓,不許百姓再敲,等此事告一段落,再做處置。」
太后不置可否,左監門衛領命下去,途中遇到了侯在殿外,身穿緋紅官服的盧淮,等到太后宣召,盧淮跪下叩首行禮,然後起身,諷刺地說了句:「從古至今,還未有不許敲登聞鼓的王朝,大周,倒是開了個先例。」
太后抬眼望他,盧淮消瘦不少,他去長春觀外的荒林挖出了王暄屍首,王暄屍首已經開始腐爛,但還是能看出這個文弱書生死前受的何等折磨,盧淮顫抖著手去撫摸著他的摯友,然後在王暄屍首前,哭到幾度暈厥。
待將王暄屍首送回王家,王暄的妻子和一雙兒女也哭到肝腸寸斷,盧淮不斷允諾會照顧他們今後生活,卻還是抵不住他們的喪夫之痛和喪父之痛,倒是王暄的老母神色平靜,她對盧淮道:「我兒因義而死,流芳百世,快哉平生,何故悲傷?」
盧淮神色震撼,他斟酌了下言辭,問王暄的母親,這個出身琅玡王氏的婢女:「義與忠,何擇之?」
王暄母親說:「義是大義,忠是愚忠。」
何擇之,不言而喻。
-
太后這段時日,好像失去了所有心氣,本烏髮如瀑的鬢邊也添了幾絲白髮,眼眸中更少了昔日的銳利神采,連對盧淮的諷刺之語她也只是沉默以對,她道:「盧卿,之前讓你回府待罪,三司會審,也不許你參加,是有些冷待了你,但你私縱崔珣,吾總要給聖人,給群臣一個交代,待此事之後,你再回大理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