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聽了,此刻肯定欣喜若狂。
紀元臉上卻未有半絲欣喜,反而道:「大人謬讚,學生只是拜了好夫子,這才僥倖有此成績,求學之路漫漫,不過才剛剛開始。」
眾人驚愕。
這是一個十歲孩子說出的話?
啊?
不會是有人教的吧?
徐大人也看了眼更年長的張洵跟孫夫子,估計也有疑慮,又問:「你倒是謙虛,可成績做不得假,聽說你們縣學一年之中十二個考生,中了十人,這也是夫子的功勞?」
「不止。」紀元對答如流,「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是縣裡林縣令,聶縣令,以及程教諭的辛苦。他們一面照顧學生,給學生們最好的環境,是對學生們有惠。學生感激夫子們的辛苦,故而發奮讀書。兩者相輔相成而已。」
等紀元回答結束,才有人意識到徐大人的問題里有陷阱!
十二個人中了十人。
看似是誇讚,其實並未半點褒獎的意思,估計是覺得正榮縣縣學填鴨式教育,這才讓學生們有功名。
這並不符合徐大人選拔人才的標準。
之前紀元猜測,徐大人想要的是人格相對健全的學生。
不是只會背書的神童。
而這位徐大人也並未追究他的過失,反而去問培養他的正榮縣。
估計是把正榮縣縣學看錯填鴨死板教育的機器了。
故而有此一問。
如果紀元回答,說確實是縣學教的,再對縣學誇誇其談,那就完蛋了。
印證徐大人的想法,那徐大人收拾的可不是紀元,而是正榮縣縣學。
張洵跟孫夫子嚇得一身冷汗。
好在紀元答得妙。
用一句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回過去了。
不是夫子們逼著他們學。
是當地父母官,以及他們的教諭對他們好,所以他們發奮讀書。
兩者的關係不能搞錯了。
徐大人有些驚愕,眼前的孩童,似乎跟他見過的其他神童不同。
其他神童,多如岳昌之流,只會背書,甚至只會背時文。
四書五經侃侃而談,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卻是一絲一毫都不明白的,更不要說給朝廷獻策。
朝廷養士, 養的可不是只會背書的,而是真正要對朝廷有用的人才。
若說剛剛的答案,還能有人教導。
這句回答,著實不像。
甚至用了今年的策問題目來答,確實聰明。
此刻,在旁列席的周家老爺也開口了,這位也是舉人出身,又開始建孟府第一的書坊,他也能坐在這吃酒。
周老爺身邊坐著的,自然是他一雙兒女。
周老爺道:「徐大人,紀元可不止文章寫的好,您可見過他的字,那一手館閣體,實在漂亮。所以我家還特聘用他做潤筆先生呢。」
右訓導適時道:「你們是沒看過他的畫,他那畫才是一絕。」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