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考生說這是「豬食」,他們這些考生就是圈裡的豬。
此話是有辱斯文,但私下裡不少人是認同的。
可該吃還是要吃一點,下午還有考試呢。
第一場考試為兩日時間,紀元也就放鬆了會,中午甚至閉目養神。
再起來,繼續做四書的第三題,也就是四書最後一篇文章。
依舊是五百字。
學究依舊押題很準,確實出自《孟子》。
第三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
此題出自《孟子·盡心》。
講的是一個典故。
孔子五十多歲的時候,曾任魯國大司寇,在齊魯兩國會盟的夾谷之會上為魯國贏得外交勝利。
可惜短暫的政治頂峰,迎來是出名的,魯公不分祭肉給孔子,孔子決定離開魯國事件。
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作為祭祀用的肉,國君都會分給自己的臣子們。
而魯公每次郊祭,都會分肉給孔子,那次卻故意不給,所以孔子離開,這也是出名的「周遊列國」。
而這題的前後文說的,就是分析這件事。
孟子作為積極保衛孔子思想的「門人」,他說:「虞國沒有重用百里奚所以亡國,秦穆公用了他成了霸主。可見不用賢能的人,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
之後又舉了很多例子,大概就是說,不用賢能的人,國家就會滅亡。
再後來,就是這句「不知者以為為肉也。」
結合上面的典故,意思是,孔子在魯國當司寇,魯公卻不重視,連祭祀用的肉都不給。
不知道孔子的人,以為他是因為祭肉所以離開。
知道他的人,認為他是因為魯國國君的無禮。
但是呢,孔子不想多說什麼,因為他害怕因為這點事,國君被指責,所以才用祭肉的事情離開。
孔子多麼有賢德啊,這種仁德君子,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為為肉也。」說的是什麼了。
這句話拿出來,頗有些現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評價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釋,其實也是他的猜測。
可總體來講,就是告訴上位者,任用有賢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還是孔子這樣受了委屈也不會多說的賢能。
或許是這樣的思想,千年來的讀書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響。
任用有賢能的人,這沒錯。
但什麼是賢能,卻還要再思量。
紀元繼續寫:「揣聖人之所為者,知不知皆無當也。」
「甚矣知聖人之難也,為肉耶,為無禮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僅如是云爾矣。」④
揣測聖人為什麼那麼做,不管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實際。
想要知道聖人的做法是很難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