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做到?
不去掉功利的心,能做到嗎?
不能,必須要去掉功利之心,這樣才能達到目標。
後面的就更好寫了。
先圍繞去利,再把《孟子》里悅與利給扯出來。
孟子的告子章,寫了為人臣不能懷利事君,不能因為利益而侍奉君主,再用孟子給自己做背書,全文的脈絡就出來了。
大概是,想要達到至善,就不能功利。
這麼看,此文章一點毛病都沒有,甚至還把忠君的程度給提高了。
但是需要結合考題來看。
出題人自己就把此章截了最有利的,把君父的要求全給去掉,難道不功利嗎?
紀元寫完,心道,出題人要是能看出來,那他也算沒白寫,但會試肯定完蛋了。
如果沒看出來,反而讚揚他,那他的諷刺豈不是給瞎子看。
好難,一時之間,不知道希不希望對方看到。
算了,該看還是看吧。
他少見加了情緒做文章,對方沒看出來,他覺得很可惜啊!
至於會試?
紀元心道,他接下來的考試,估計要放飛一下了。
怎麼放飛?
還是先看看第二題的題目吧。
第94章
第94章
第二題, 出自孟子。
文王視民如傷。
周文王對待百姓,就像對待傷患一樣耐心細緻。
這章的上下文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孟子舉了很多例子。
要學禹, 湯, 文王, 武王等等。
總之是說, 為君之道,應該學之前的國君。
為什麼一定要學之前的人?
紀元直接答:「心存乎民與道足以。」
只要心裡裝著百姓跟道義,那就夠了!
「觀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愛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①
看著田地道路修繕整齊, 以後以此為定例就很好啊。
安撫百姓並不懈怠,這不就是聖道在身上了嗎。
後面也講,既要學文王,也要學先賢, 之後又說只要善待百姓, 對百姓之心不變, 那就可以比肩文王。
如果是「信而好古」的酸儒看到紀元這篇文章,基本可以直接對罵了。
第三題,也就是《四書》的最後一題,出自《論語》。
題目為:「事君能致。」
此題不在紀元的押題之中,但也是這題讓他對頭一題有了想翻白眼的衝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