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講的是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
雖然有些拍馬屁的嫌疑,但這朝堂上,誰不拍馬屁。
楚大學士臨時擬題的,大家也看出來了。
沒想到這考生也看出來了。
第一題明明是讓他們答「孝與忠」,他直接上升到對所有人要求的「敦仁守義」。
答的角度確實不同,也寫出獨到的見解。
本以為是他另闢蹊徑。
第二題,出題人分明是想讓考生們根據文王待民的態度,讓考生借古喻今。
而那考生又繞開出題人的思路,答了先賢是如何視民如傷的,是因為心存乎民與道。
好傢夥,這第三題更不得了。
題目明擺著寫了,「事君能致。」
自然是要講如何效忠皇上。
如今皇上身體不好,看多這樣的文章,心情肯定會好一些。
這考生呢?
他又又又換了想法。
答的文章看似忠君,也說了可以慷慨赴死。
但要為國家利益赴死。
這三篇文章單看也就算了。
合在一起?
簡直是出題人讓他答什麼,他就不答什麼。
如果是一般的考生,大家或許會覺得,這考生沒理解出題人的想法,所以找了其他角度,肯定不算錯,而且角度也不錯。
偏偏三篇文章都是這樣,文章寫的又這樣好,這要不是故意的,那什麼是故意的?
最資深的閱卷官已經滿頭大汗了,身邊的其他考官還在夸第三篇文章寫得也妙。
甚至夸這篇文章:「丰儀標舉,嶽嶽懷才。」
可以拿這篇文當標杆了!
「好一個一身之進退不恤也。」
「明明該是慷慨文章,卻平和至極,既不大喊大叫,也不作剖心之態,實在難能可貴。」
「我天齊國有如此良才,何愁不昌盛。」
「此子文章,可評為第一!」
「不可!」
那位閱卷官大聲道。
他也發現自己有點激動,這才降低聲音:「不行。」
為什麼不可?
為什麼不行?
其他五人直接看過來,臉上都帶著疑惑。
這位閱卷官看著自己同僚們,腦子飛快運轉。
要怎麼說啊?
把其中利害關係說明了?
那才是把這個優秀的考生架在火上考,在場有一個人把這學生的意思說出去,他說不定就會被楚大學士針對,那可是個刁鑽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