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出現後,不少人都開始試驗。
蒸汽機的本體那麼大,怎麼把它安裝馬車上?
可是鍋爐真的太大了, 直接擋住視線了啊, 那這馬車怎麼行走?
魯地有一個工匠做出這樣的蒸汽車, 沒走幾步路,蒸汽車直接偏航,撞到旁邊的大樹上。
粵地倒是換了個方向,把鍋爐放到後面,利用齒輪等等一系列零件,好讓鍋爐雖然在車的後面, 但還能往前走。
問題在於, 他做的車根本經受不住這鍋爐的炙烤,車直接毀了。
天齊國另一個地方, 倒是解決了車輛不夠結實的問題,然後蒸汽機動力不足,在路上停擺。
太難了。
這東西根本不適合代替馬!
不少養馬的商戶們鬆口氣。
看來代替馬匹,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各地關於蒸汽機的研究,也成了天齊國坊間的趣談。
同時也加快了各地工科的建設。
特別是舉業的學生,往工科轉的速度,似乎比所有人想像的都快。
紀元一邊建設水泥廠,一邊跟禮部尚書徐大人通信,算是了解這件事。
主要原因。
還是因為如今的科舉考試太卷了!
卷了這字,甚至用在徐大人書面通信上。
紀元感覺,要是後代人看到他們這些,會不會覺得這就是個古代的壓縮包?
其實完全是現代的口頭禪啊。
但這個詞確實足夠形象。
徐大人負責天下學子們的科考,說了如今科考的現狀。
最明顯的,大概就是考生的人數。
紀元考鄉試那會,幾千人裡面,選出一百多人中舉。
時隔七八年,參與鄉試的人數,已經從幾千增加到一萬多,幾乎翻倍了。
畢竟每年都會童試,每年都會多出很多秀才。
這些秀才三年一考,考上去的,肯定沒有留下來的多。
秀才人數翻倍,舉人同樣也多,進士也不少。
打個比方說。
就那麼一座獨木橋,一天頂多走十個人,而像過橋的人越來越多,那岸邊肯定擁擠不堪,說不定還會打起來。
當年聶世鳴在正榮縣衙門說,如今秀才多如牛毛,當地的秀才們還憤憤不平。
如今再說,大家只會一個勁地點頭。
是啊。
現在秀才真的太多了。
其實當時就已經有考生太多的趨勢。
這麼多年過去,自然更嚴重了。
官學設立工科,倒是剛剛好。
徐大人信里還說,不少科舉無望的秀才,本打算棄儒行商,如今則要棄文去學工科,也是一個轉變。
這信里還問,紀元認為,如今的科舉,應該如何改制才是。
想要科舉做官,已經千難萬難。
一些學生,確實打算棄儒行商,畢竟是要過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