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為王女出門遊歷的理由聽起來和莫德雷德很像,二是因為書中的許多細節都與不列顛文化存在相似之處(儘管這是一本拉丁文小說),三是因為王女在書中的形象被描繪為「發如燦金,眼若碧波」,剛好與莫德雷德相符。
然而這種感覺很快就隨著作者對王女進一步的刻畫而煙消雲散了——故事中的王女是一位性格沉穩,做事謹慎的人(而「沉穩」和「謹慎」這兩個字與莫德雷德是毫不沾邊的),於是加拉哈德將腦海中的人物形象調整成了年輕一點的猊下。
王女有兩名隨行的同伴,一名是鋼鐵騎士艾斯,他有著巨人血統,所以身材比一般的壯漢還要高大,性格正直忠勇,武藝高超,加拉哈德很喜歡這個角色。另一名是吟遊詩人,他在書中沒t有被提及名字,只是以「詩人( Bard )」作為稱呼,小說中多次提及他姿容絕麗,有一雙罕見的幽紫色眼睛。
坦誠說,從文學的角度出發,這本小說並不算上乘——加拉哈德推測這本書的原版並非拉丁文,因為書中有許多不符合拉丁文正常語序的表達,這是許多水平較差的譯者會犯的毛病。
但總體而言,這本書所描繪的故事相當有趣,而且沒有多少吟遊詩人浮誇式的添油加醋,大概率是筆者的親身經歷,除去譯者的水平問題,這本書唯一令加拉哈德不滿的就是主人公之間曲折的感情發展。
自瘟疫狂潮事件之後,他就通過各種細節猜到了詩人最後會成為王女的戀人,但他們始終沒有在一起,而是保持著一種曖昧的,若即若離的關係。
鋼鐵騎士顯然不會在這段浪漫關係中橫插一腳,他對王女的感情是忠誠且真摯的,沒有任何濁念,沒有人會和詩人競爭,但他與王女相處的方式就像是在偷情一樣,有許多隱秘而越界的肢體接觸,卻從不點明彼此的感情,讓人忍不住為他們拖拉的感情進展心生煩躁。
他又翻過一頁,故事講到了下雨山體滑坡,詩人和王女被堵在洞穴里,只有鋼鐵騎士倖免於難,但即使以他強健的體魄,也無法徒手將堵住的洞口清理乾淨,只好先返回附近的城鎮尋求幫助。
在騎士離開期間,王女認為他們應該試著往洞穴深處探尋,也許會發現其他出口,詩人也贊同她的想法。
在探尋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處溫泉。
讀到這裡時,加拉哈德感受到了一絲違和——他原本以為他們會發現怪物或野獸,又或是什麼失落王朝的寶藏。過往的閱讀經驗告訴他,接下來多半又是王女和詩人之間讓人恨鐵不成鋼的感情戲了。
加拉哈德不討厭愛情故事,但這本書的愛情故事真的讓人很……糾結!
他決定先往後翻幾頁,預估一下這部分情節大抵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