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司長被看穿了心思,臉上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真不是他想逮著林思喬一個人薅,實在是國家這幾年統共就沒有派多少留學生出去。
就算派了,成績也沒有林思喬這麼打眼,劍橋的三系第一,哪是那麼容易拿的!
更何況林思喬也是這些公派留學生當中唯一的一個選擇了輔修計算機,並且還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拿到了榮耀金牌的人。
你說他們不來找她取取經,還能找誰?
又有誰能比她更有資格呢?
這麼想著,劉司長也就只能豁出去他的一張老臉了,他硬著頭皮道。
「林助理,這是我們第四版的大一計算機教材,你能不能幫著看一看,這裡面還有沒有什麼要修改的地方?」
林思喬也沒拿喬,直接將教材接了過來。
計算機作為下一個十年發展的重中之重,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她這麼粗略一看,其中的問題還真是不少。
林思喬這會總算明白,為什麼後世有很長一段時間,存放計算機的教室都安裝了厚厚的窗簾。
大夥上計算機課時全得穿著鞋套,操作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就把電腦給損壞了,原來這一切都是教材惹的『禍』。
「劉司長,計算機是電子類的產品,它的缺點是更新換代比較快,但是裡面的這些零部件其實沒那麼容易損壞。」
「這裡花一到兩個課時講解一下就可以了,這裡,還有這裡,可以全刪了。」
劉司長今天就是抱著來取經的想法來的,自然林思喬說什麼他就聽什麼。
這時,林思喬又指出了這一版教材的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知識點過於密集了。
整本教材給林思喬的感覺不是教材,它更像是一本資料參考書。
這麼大量的知識點拼在了一起,這對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件很不友好的事情。
其實你要拼接也不是不行,但計算機的專業術語太多,這就要求在翻譯過程中你要儘可能的去還原它的本意。
奈何翻譯人員對計算機也不是很了解,就好比這句。
「計算機在輸入錯誤,出現故障的時候能不死機,就是該軟體的魯棒性。」
林思喬看到這的時候直接傻眼了,她反應了半天都沒能理解最後那句話。
直到她翻看了劉司長帶來的相關資料。
原來軟體指的就是軟體,國內官方習慣翻譯成:程序系統,而魯棒其實就是這個單詞的直譯。
你說你寫個魯棒誰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夸魯省的人棒呢。
這裡如果換成穩定這個詞,學生們不就一下子能看懂了嗎?
劉司長聽完眼睛亮了亮,隨後他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目前國內就只有清大在1958年開設了計算機系,所用到的教材還是建國初期從國外買回來的譯本。